2008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勞工不足 日「派遣時代」將結束?

留住員工!
臨時工改聘為正式職

人口老化導致日本勞工市場吃緊,很多企業為了留住員工,已開始扭轉過去增雇約聘人員的趨勢,紛紛將臨時員工改聘為編制員工。

19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陷入停滯困境時,企業為減輕人事負擔,都傾向於增雇臨時工或兼職人員,連很多實際是永久性質的職位也不例外。不過,這種趨勢已在反轉。

東京的經濟貿易產業研究所研究員鶴光太郎說:「企業增雇臨時人員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全職員工對公司增加生產力、累積知識與發展人力資源,都有關鍵的重要性。」

日本的瑞士信貸首席經濟學家白川浩道說,永久雇用可以紓解糧食與汽油價格高漲帶來的痛苦。根據統計,企業將臨時人員改聘為正式職,使日本上半年的平均月薪比去年同期增加1萬8700日圓,達到31萬1400日圓 (約台幣8.8萬元),漲幅0.9%。

工作安定與薪資提高也能鼓勵消費者支出,對第二季以年率2.4%萎縮的日本經濟提供支撐。

即使日本正逐漸滑入2001-2002年以來的首次衰退,日本銀行的統計仍然顯示,勞工需求指數正接近16年來最高水準。

人口老化!
迫使企業改變政策

人口結構的問題是導致企業勞工政策必須改弦易轍的原因之一。日本是第一個每年死亡人數多於出生人數的已開發國家。根據全國人口與社會安全研究所的報告,到2030年時,日本的勞動人口會減少20%,只剩6700萬人。到2050年時,約四成日本人年紀將超過65歲,大約是目前比率的兩倍。

日本企業臨時約聘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率,在過去十年來已從早先的五分之一升高到去年的三分之一,但人口的老化逼迫企業必須重新檢討這項作法。

例如,東京的化妝品、文具與玩具零售商The Loft公司,今年4月就將所有2330位臨時人員改聘為永久職。以往,臨時人員每年的離率高達80%,但改為正職後,流動率立刻減半。

【2008/08/26 聯合晚報】

2008年12月19日 星期五

澳洲原住民 整世代曾被「偷走」

 
【聯合報╱編譯樂慧生╱綜合13日外電報導】
 
澳洲國會13日通過歷史性議案,為原住民過去承受的委屈與苦難正式向原住民道歉,全境原住民無不深受感動與安慰。
 
總理陸克文代表宣讀議案部分內容,表示要藉正式道歉除去「澳州國族靈魂上的一大汙點」,為澳洲沉重的種族關係史揭開新頁。陸克文道歉透過電視轉播,原住民聚集在學校、公園和社區觀看,無不表示歡迎。不過也有人提出存在已久的受害人數以億計的國賠問題。
 
陸克文在國會宣讀議案內容,他說:「歷任國會與政府推行的法律與政策,為我們這些同胞帶來深沉的憂傷、痛苦與損失。」
 
此案針對的道歉對象,是澳洲實施同化政策時期,強行自其父母身邊帶走,轉交給白人寄養家庭或社福機構帶大的原住民,亦即所謂「被偷走的一代」(the Stolen Generation)。當時的構想是藉著與白人通婚,讓純種原住民自然消失。
 
因為應不應該道歉而起的爭論,在澳州已持續多年,去年11月敗選下台的保守黨政府執政10年期間始終抗拒道歉。
 
 
【2008-02-14/聯合報】

 

15萬加國原住民兒童 被迫離開父母
【歐洲日報綜合報導】
加拿大政府拖了幾十年,終於重新面對一段不光榮的歷史,決定設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在全國各地舉行公聽會,揭露印第安原住民兒童遭虐待的史實。
路透報導,在1870年代到1970年代的一百年間,大約15萬印第安原住民兒童被迫離開父母,送到遙遠的寄宿學校,甚至遭到性侵害。
各種教會打著政府的名號經營這些學校,有些學校環境很差。依照當時紀錄,一些學校有高達半數學童死於肺炎。
原住民學童在學校裡被稱為「豬」或「狗」。學童若使用自己的母語就會挨揍,並被教導,除非改信基督教,否則會下地獄。
許多父母再也看不到自己的兒女,這些兒女中如今仍在世者,則經常以吸食毒品和酗酒來忘掉痛苦。
原住民領袖稱這種做法是「加拿大史上最可恥、傷害最大和種族歧視最嚴重的行為」。
在纏訟多年後,加拿大政府2006年5月和9萬名仍在世的受害人達成19億加幣的和解案。其中一項條件是設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存在期限為5年,自6月起在各地舉行公聽會。
【2008-06-03/歐洲日報】
原住民受迫害 加國總理道歉
【中央社/多倫敦十日美聯電】
加拿大總理哈柏11日公開向加國的印第安人道歉,這些原住民數十年前被帶離家庭,強迫進入公立基督教學校讀書,藉此剝奪他們的原住民文化。
從19世紀起至1970年代,加國政府強迫超過15萬名原住民兒童進入公立基督教學校讀書,目的是要消除他們的原住民文化與母語,整合進入加國社會。
澳洲今年2月也曾向原住民提出類似的道歉。當時澳洲總理陸克文在國會正式向所謂「消失的世代」道歉;所謂消失的世代,是指澳洲政府根據同化政策,強迫成千上萬的原住民在孩提時代即離開家庭,這項政策自1910年持續至1970年。
加拿大總理哈柏在國會發表演說正式道歉,最少250名當年強迫入學的原住民學生將受邀接受道歉。
原住民領袖說,這對加國100多萬原住民而言是個重要的時刻。8萬多名當年遭強迫入學的學生目前還活著。
哈柏在正式道歉的前一天告訴議員:「加拿大原住民為了聽到加拿大國會的道歉,已經等了好久。」他說:「許多人民的心裡對這件事接受程度不同,但我希望我們能展開療傷與和解的過程。」
當年遭強迫入學的學生卡查吉也出席聆聽哈柏的道歉演說。他說,他被迫離開父母時才4歲,自1944年起他在三間所謂的住宿學校中度過12年的光陰,期間屢次遭到身體上的虐待與性侵害。
印第安事務部長史特拉爾說,這將是對大規模文化毀滅、身體創傷與性侵害等問題的一項可敬而誠懇的承認,這些問題的影響一直及於今日的世代。
卡查吉提到政府數十年的政策說:「他們的目的就是要摧毀印第安人。他們毆打我,把我丟進熱水桶中,我承受嚴重的飢餓折磨,他們拿腐敗的食物給我吃,用各種髒話罵我。」卡查吉說,後來他曾經酗酒,婚姻與孩子也出現問題,都是源自當年受到的傷害。
【2008-06-13/歐洲日報】

 

聯合國通過原住民宣言 美國反對

【聯合報╱紐約特派員傅依傑╱十三日電】

聯合國大會13日表決通過爭論20多年的「原住民權利宣言」,為保護世界3億7千萬多原住民的權利確立國際標準,包括要求各國保護原住民的人權、土地與資源。

聯大以143票贊成,4票反對、11票棄權通這項宣言,但只具道德說服力,無法律約束力。

投反對票的四國為美國、加拿大、澳洲、紐西蘭,這四國境內有相當數量原住民,反對此宣言顯得諷刺;美加澳紐稱,宣言內容與他們本國憲法或國內法牴觸,礙難支持。

「原住民權利宣言」涉及原住民集體和個人權利各領域,包括自決、自治、文化與身分、健康、教育、就業、語言、土地、領土和自然資源等,確保原住民不受歧視。

聯合國為「原住民權利宣言」爭論20多年。1982年,聯合國經濟社會理事會成立「原住民問題工作組」,為保護原住民權利訂定基本標準;去年6月「原住民權利宣言」首獲人權理事會通過,隨即交聯大表決。

美國代表海根表示,宣言存在缺陷,有很多矛盾及適用性問題,實施時難成國際共同標準,美國因此投反對票。

澳洲常駐聯合國代表希爾稱,澳洲不同意宣言中涉及的原住民自決權,但澳洲支持、鼓勵原住民全面且自由參與民主決策,此宣言損害一個民主國家領土和政治完整。

加拿大代表麥克尼說,宣言第19條規定,一國在未獲原住民同意下,不得對原住民的司法或行政問題採取行動。此與加拿大議會體制矛盾。

「原住民權利宣言」第28條規定:原住民有權要求補償被沒收、奪走、占有的領土與資源,補償辦法包括歸還原物,或給予公正、合理和公平賠償。紐西蘭常駐聯合國大使班克斯表示,紐國反對這一點。

聯大主席阿勒哈利法表示,宣言獲得通過,顯示聯大在確立國際標準發揮重要作用;聯合國祕書長潘基文發表聲明說,此宣言是全世界原住民一大勝利,各國應立即行動,將原住民權利納入國際人權事業。

【2007-09-15/聯合報】

原民與文明》漢人除了該道歉 更應學習

【陳美霞╱成大公衛所教授(台南市)】

前幾天,正當馬英九代表過去的執政黨向二二八事件受難的家屬道歉認錯時,我在想,包括兩黨候選人在內,又有誰要向為長期受到強勢族群制度性傷害的原住民道歉呢?

日前聯合報以頭版新聞報導泰雅族青年拉互依探討家鄉司馬庫斯部落的碩士論文口試,口試不僅在他的部落舉辦,口試提問者還包括從小看他成長的耆老,族人也休工一天旁聽。我被拉互依的研究所啟發:他的研究展現出原住民世代相傳、累積、淬煉出來的豐富智慧,以原住民與自然萬物共存共榮的寬廣的生態觀,以及互助共用的土地共有制最為突出。這樣的智慧是漢人主流社會遠遠不及的!

但是,為什麼台灣社會不曾謙虛的學習原住民祖先的智慧?台灣漢人主流社會一般對原住民的理解是:原住民在社會、經濟地位及健康狀態均處於明顯弱勢;另外,他們多有酗酒的問題。但是,他們卻不理解,原住民的弱勢困境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歷史建構下的產物。台灣原住民近代史是一部被外來強勢民族—荷蘭、西班牙或日本殖民者,甚至漢人—以武力、土地與勞動力掠奪的殖民血淚史。而原住民的低落社經地位也就在被殖民的歷史過程中被建構出來。原住民較差的健康也是長久處於社經弱勢的歷史發展結果。

許多研究顯現,原住民並非本來就是愛大量喝酒的民族,是在酒被商品化、被大量銷售到部落,再加上原住民傳統部落社會在資本主義的強力衝擊下,造成他們被迫流離遷徙、謀生存,在這過程中,他們遭遇種種挫折,必須借助酒來安定舒緩他們的無助感,因此飲酒相關的問題也就在這個歷史過程中形成。

主流社會不但造成原住民的困境與挫折,加上無法以歷史深度理解其弱勢困境,缺乏對原住民歷史傷痕的反省,就容易以汙名、歧視對待原住民。

筆者剛從澳洲國立大學短期研究返台,在澳洲期間,有幸躬逢澳洲原住民運動歷史性的一刻:二月十三日,澳洲政府以總理為代表,為過去慘無人道的原住民政策造成的深重苦難與剝削,正式向原住民道歉。筆者與研究合作夥伴到澳洲首府坎培拉新國會大廈前的大草坪,與數千位澳洲人民共同注視、聆聽大螢幕上陸克文總理宣讀他的道歉稿。筆者特別被澳洲社會對原住民歷史傷痕的深刻反省所感動,只有在深刻反省後,澳洲人民才能向「世界最古老的文明之一」的原住民學習。

我不禁要問自己忝為其中一份子的漢人主流社會:我們有沒有可能學習澳洲社會,對原住民過去的歷史傷痕做深刻反省與道歉,並進一步向原住民學習?

【2008-03-04/聯合報】

日本銀髮村賣樹葉 賣出奇蹟

【李福忠】

一片葉子能賣多少錢?在日本四國德島縣勝浦郡上勝町,一個有著風光明媚、鳥語花香的村落,這是日本典型的高齡化地區,但卻能以不起眼的葉子,創造出一年近32億日圓的產值,在全球社會逐漸走向高齡化,上勝町發展地區特色的成功案例,不僅受全日本,更受到全世界的矚目。

人口只有2,068人的上勝町,總面積約109.68平方公里,其中85.6%為山林,48.34%為高齡人口,因人口老化加上外流嚴重成為日本逐漸沒落的過疏地區,須依賴政府的社會資源援助。

49歲的橫石知二28年前由日本農業協會派至上勝町擔任農業指導員,當時他不斷的思考,如何給老人們找工作,並深刻體認農業不能只有種植,農業也必須行銷,有市場才能生存。

在偶然的機會下發覺日本料理店在每道料理都擺有許多裝飾的葉子,引發他採葉子來販售的構想。初期並不被看好,老人家配合意願也低,但橫石不斷想辦法讓當地老人家看到自己葉子的價值,並善用人與人間的競爭來激勵,恢復老人們的鬥志。

從1986年年銷售量僅116萬日圓開始,到1989年的2,160萬,1994年年銷售金額破億,1999年正式成立Irodori株式會社,2004年總累計銷售額已超過20億元。目前有190人參加,平均年齡70歲,共有320種商品,單單葉子每年銷售額就達2.6億,連同周邊整體一年可創造近32億元的產值。橫石表示,當時只是一個小點子,從沒想到會引發這麼大的熱潮。

事實上,上勝町彩事業的成功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地方。橫石表示,經由各行業的專家來協助架構,才完成整個軟硬體的系統。該町是全日本唯一老人都會使用電腦的地區,特別研發有大型滑球易於老人使用的電腦,並架設光纖網路,使用無線電波傳真及網路讓每個老人都能看到當日及隔日的葉子需求量,由老人家自己認購出貨量,且能在電腦上得知自己及他人累積的收入。藉由彼此的競爭,去控管品質及督促產量的提升。

橫石認為整個事業的成功所遇到的最大困難就是與老人們建立起信賴的情感。當地的老人也戲稱橫石是把葉子變成錢的狐狸精,讓他們又愛又敬。善用人、物及環境成為有效資源及優勢,利用優勢也創造優勢,上勝町的成功讓過去無所事事的老人重拾活力、樂在工作,也讓當地的老人之家全部關門大吉。

【2008-01-24/經濟日報】

2008年12月16日 星期二

鹿谷林家 女兒可回祖墳

去年蕭昭君當女主祭,意外接到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史研究所助理教授林宜平的信。信中說她來自南投鹿谷林家,家族知道蕭家有女主祭後,熱烈討論起「是我們進步,還是他們進步?」原來林家早就將女性收入族譜,並規定未出嫁及離婚的女兒若往生,都可回到祖墳。

「這是一群疼女兒的老先生想出來的!」林宜平笑說,她的父親林惟堯及叔叔伯伯都是寵女兒一族,想到現代社會不一樣了,許多女性選擇不婚或可能離婚,於是在近年建成家族墓園時訂立管理辦法,規定只要是林家女性,往生後都可回來。

從銀行退休的林惟堯說,依台灣習俗,祖墳不收女兒,以致早夭、不婚、離婚的都只能供到廟裡,但他和堂表兄弟都認為,過去太重男輕女,現在該男女平等,「林家的女兒不能作孤魂野鬼,不能無家可歸,一定要有個家可以回」。擬定祖墳辦法後,家族共識很高,無人異議。

林家還在二○○四年修訂新族譜,將女兒、女婿都收入,「現在人越生越少,許多人還只生女兒,族譜不收女兒,家族更單薄」。

林家的「進步」還不只此。林宜平說,林家世世代代都很疼女兒,許多家族規定女兒不可掃墓,免得掃走福氣,但林家早在百年前,「每逢掃墓,就抬著轎子把出嫁女兒請回來」,直到現在,林家掃墓總有上百人,女兒、女婿、後代都參與,維繫家族親情更濃密。

「平起平坐,大家才有向心力!」林惟堯說,掃墓若只有兒子能回來,女兒不能回,太不公平。他聽說許多家族不但不准女兒掃墓,連女性成員的供品都不能放到桌上,「我們林家最愛護女兒了」。

【2008/11/30 聯合報】

「媽祖不會歧視姊妹淘」

「過去很多儀式視女性是禁忌,現代社會不該再存在這種性別歧視。」台灣民俗文化工作研究室主持人、靜宜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林茂賢指出,確實沒聽說過漢人祖祭由女主祭擔任,不過這是男性當權社會演變出的規範,「該被打破了」。

林茂賢表示,諸如平埔族等母系社會,是由最年長的女性擔任主祭,漢人因是父系社會,所以由男性擔任。這種要求女人止步的場合,論深層原因,是因為女性有月事、被認為汙穢,「可是像媽祖,在成為神前也是女人,祂一定不會歧視自己的姊妹淘。」

林茂賢也指出,漢人族譜向來以男性為主幹,婚配的媳婦只稱某氏,後代也只登錄兒子名字,女兒則被預定為其他家族族譜的「某氏」,不存在於原生家庭族譜,倘若未婚、離婚,一旦往生就只能送到廟宇,無人祭拜。

但隨時代演變,近年越來越多家族將女兒收入族譜,結婚者並加註「適」(嫁意)某某某(女婿名),也漸有祖墳收入未婚、離婚的往生女兒,以免女兒流落他方。

林茂賢表示,另外如建醮、搶孤、過火、八家將等,過去也不許女性參加,理由仍是「汙穢」,不過近年已越來越多例外,顯見社會轉變。

東華大學副教授蕭昭君也有自己的應對方式。她說曾遇花蓮建醮,廟方來收錢點光明燈,說「一丁四百元、半丁兩百元」,「丁」指男性,蕭昭君因此只需付兩百。「但我很不爽,憑什麼我是半丁,非要給他四百元,對方也收了!」

【2008/11/30 聯合報】

2008年12月12日 星期五

台灣兒醫荒 平均照顧人數是美國4倍

今年腸病毒、毒奶粉風暴席捲台灣。但兒福聯盟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台灣每位兒科專科醫師平均照護1861個孩子,比其他專科醫師多出三成六,且三分之二的兒科專科醫師集中在台北縣市,城鄉差距相當嚴重。

城鄉不均 2/3醫生在台北

家住台東的小華每周都必須請假北上看病,有時還要住院觀察。國小三年級的小華一年前被診斷出患有血液疾病,但當地沒有專門的兒科醫師,小華父母經常要帶著他到台北診療,醫療費用和交通成本讓父母很苦惱,常請假的小華則和同學愈來愈有距離。

兒福聯盟表示,小華的情況並非個案,有許多住在鄉鎮的孩子也面臨相同的狀況。兒福聯盟公布「台灣地區兒童醫療權現況檢視報告」顯示,目前台灣的兒童醫療權益有三大困境,最嚴重的是兒科專科醫師人數少且分布不均。

平均照顧人數 是美國4倍

兒福聯盟執行長王育敏表示,國內所有專科醫師需照護的人數為1368人,但台灣每位兒科專科醫師平均需要照護1861個孩子,還是美國的4倍、德國的6倍。再從分布來看,台東縣、嘉義縣與離島縣市的兒科醫師不到1%,甚至開始出現兒科醫師荒。

健保給付少 醫院裁兒科

第二個困境是政府編列的兒童醫療預算明顯不足。王育敏說,從2004年健保支出來看,14歲以下兒童佔總人口近兩成,在健保比例僅分配到一成左右。甚至有醫院因重症的兒童病患因耗費大量的醫院資源,得到的健保給付較少,裁撤兒科部門。

調查更發現,醫院軟硬體設施對兒童也不友善。王育敏指出,美國或日本的醫院通常會提供課輔或遊戲、音樂治療等服務。國內因健保無給付,僅2所醫學中心有輔助性藝術治療,僅有7所醫學中心提供住院兒童課業輔導。

病房冷清清 硬體不友善

也就是說,大部份生病住院的小朋友只能躺在四面白牆、冷清無聊的病房中,度過與病魔抗戰的漫漫長日。

兒福聯盟建議,醫院應納入多元的輔助性治療,以及增加空間童趣的設計,降低兒童就醫的恐懼。至於政府則應量兒童醫療特殊性,增列足額的兒童醫療相關預算。

【2008/11/19 聯合晚報】

城市角落》柏林4╱柏林嬰兒潮

Prenzlauer Berg據說是全德生育率最高的區域,我住了三年,在咖啡館讀雜誌、在街上踩初雪,總會見到時尚的年輕爸媽,推著娃娃車來去。在沒電梯的地鐵出口,我幫過上百個媽媽把娃娃車抬到地面上去。

朋友說,住在這裡,沒生一兩個嬰兒來當上街的配件,時尚感似乎打個折扣。有一次我幫韓國朋友推娃娃車,迎面而來的那些年輕父母突然都用微笑迎接我,那是短暫的燦爛肯定:「原來你也是我們的一分子!」

有人說,是這邊的水質作祟,喝了生產力暴增。有人說,流行這事凶猛,街坊鄰居都生了,你不弄出幾條人命來還真趕不上城市的節奏。

今年三月我搬了家,不過三站地鐵的距離,夜半不再有嬰兒哭鬧穿牆,街上很少見到嬰兒車。搬家,讓我告別了柏林嬰兒潮。

【2008/11/12 聯合報】

2008年12月9日 星期二

世界各地有兩億國際移民

  • 2008-12-02 【中廣新聞╱郭希誠】

    國際移民組織說,目前世界各國有兩億國際移民。
國際移民組織說,去年,有六千一百萬人從
開發中國家移民到已開發國家,六千兩百萬人,從北半球移居南半球或是從南半球移民北半球。

    國際移民組織官員說,過去十幾年,由於亞洲上一波金融危機,不少亞洲人移居國外。目前這一波的金融危機,或許會引發返鄉潮。不少外移的亞洲人又將搬回家。

    收容移民最多的是歐洲國家。移民組織估計,要是已開發國家不接受這些移民,他們的人工到2050年,大約會短少兩成三。

    移民通常會給祖國賺取大筆外匯。去年他們從合法管道,匯了三億三千七百萬美金回國,比五年前增加了將近一倍。

印度2050年將超越中國 成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 2008-11-13 【中央社】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今天公布「2008世界人口狀況」(The State ofWorld Population 2008)報告指出,如以印度2005-2010年人口平均增加率1.5%計算,估計到2050年時印度人口將達16億5800萬人,超過中國同年的14億800萬人,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報告人口指標顯示,印度2008年人口估計為11億8620萬人,中國為13億3630萬人。

     報告顯示,印度2008年總生育率是2.78%,中國是1.73%,而中國2005-2010年的人口平均增加率僅0.6%,尚不到印度人口增加率的一半。

     聯合國人口司在去年七月間公布「世界人口展望:2006修訂」報告中,曾預測印度在2025年即能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從1996年起,每年都會發表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旨在著重全球世界城市人口爆炸的問題,今年主題在呼籲提升婦女權利,並採取措施消除兩性不平等現象。

     在南亞地區其他國家人口增長方面,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最新報告,阿富汗2005-2010年的人口平均增加率為3.9%,2008年人口估計為2800萬人,2050年時將增為7900萬人,增加將近三倍。

     同期的巴基斯坦人口,也將從目前的1億6700萬人,增加到2億9200萬人。

     孟加拉人口也將從目前的1億6100萬人,增加到2億5400萬人。

     報告顯示,南亞地區人口成長率唯一趨緩的國家是斯里蘭卡,將從目前的1940萬人,減少到1870萬人。

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

日本老年人犯罪率 過去五年增加一倍

  • 2008-11-07 【中廣新聞╱夏明珠】

    日本65歲以上老人的犯罪率,過去五年升高一倍,以趨勢看來,它可能還會繼續增加,這對人口快速老化日本社會來說,相當危險。

    日本政府今天新公佈的報告指出,日本老人犯罪率增加的速度,比人口老化速度還快,分析顯示,貧困、孤獨以及生活不安定,都有可能是愈來愈多老人鋌而走險的原因。

    根據統計,日本目前一億兩千八百萬人口中,有五分之一超過65歲,未來五年內,隨著嬰兒潮世代的人,也到達老年,預估到這個世紀中,日本老年人口還會增加一倍。

    根據統計,去年,日本老人排除交通違規的犯罪案件數,達到四萬八千六百零五件,比五年前,增加了一倍,老人犯罪案件中,以扒竊最多。

紐西蘭女多於男 婦女找丈夫難啊

  • 2008-11-06 【中廣新聞╱謝佐人】

    紐西蘭人口女多於男,兩性失衡,婦女要找丈夫或男友,難上加難。

    根據紐西蘭統計局調查,年齡在20歲到 45歲的適婚婦女族群中,女性多了好幾萬人,一名32歲的女性要找丈夫,與一名82歲的老太太要找老伴,一樣困難。

    一名國際人口研究學者表示,紐西蘭與澳洲的男人荒與墨西哥很像,因為墨西哥的男性都跑到美國賺錢,而紐西蘭的男性不是跑到澳洲,就是前往倫敦或杜拜去工作。

    過去,紐西蘭的年輕人依照風俗,不論男女都會出國,體驗海外生活,但是女性都回國,而男性大多留在海外

    以首都「威靈頓」北部一個濱海城市為例,青年男女的比例是89比100。為此,紐西蘭觀光局已開始針對英國男性,大力推銷觀光旅遊,希望吸引青壯男士到紐西蘭,為紐西蘭婦女牽紅線。

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韓國人口出生率 世界最低

【朝鮮日報╱吳允熙╱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據瞭解,韓國人口出生率在世界上最低。韓國人口保健福利協會12日公佈的《2008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書》顯示,據調查,韓國15至49歲育齡婦女的生育率為1.2人。 這一數值在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調查的15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倒數第2位,僅高於香港的出生率(0.96人)。如果考慮到香港是一座城市,事實上是排在最末位。韓國成為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尚屬首次。去年,韓國的出生率是1.19人,在低出生率國家中排在第4位。

韓國的出生率不僅低於世界平均出生率(2.54人),而且低於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平均值(1.6人)。北韓的出生率為1.85人,在低出生率國家中排在第47位。

韓國總人口為4840萬,比去年增加了30萬,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人口排名中列第26位(去年列第25位)。人口福利協會解釋說:「儘管韓國的出生率本身略有提高,但全世界的出生率正在呈現升高的趨勢,因此排名相對下降。據分析,總人口增加的原因在於出生率提高和平均壽命延長。」

韓國國民的平均壽命為男性75.1歲(第29位)、女性82.3歲(第16位),排名比前一年分別上升1和2個名次。北韓平均壽命為男性65.1歲(第90位)、女性69.3歲(第98位),與接受調查的156個國家和地區的平均壽命(男性65.1歲,女性69.6歲)相近。男性和女性壽命最長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香港(79.5歲)和日本(86.2歲)。

【2008-11-13/朝鮮日報中文網】

銀色商機金礦 新加坡搶著要

【劉凱平】

2006年5月美國CNN電視台在英文時代雜誌刊登跨頁廣告,廣告中提到27年後(2035年),人類平均壽命有可能會延長到140歲,屆時有人可以為75歲高齡的孫子舉行生日派對,誇張的講,八代同堂可能不是夢。

有趣的巧合是,主導性一向極強的新加坡政府,在當年11月,就由政府主導成立了一個銀色工業委員會(Silver Industry Committee, 簡稱銀工會),開始積極爭取人口高齡化所引發的商機,企圖在高齡人口時代強化新加坡在亞太地區主導地位,並爭取高齡化所帶來的商機。

今年1月10日到13日,新加坡的銀工會在總理辦公室輔導下,動員四個政府部門資源,舉辦了一個國際「銀色產業論壇及展覽」,活動涵蓋四大產業分別是:理財規劃、科技、健康醫療及休閒育樂。

論壇邀請到世界知名的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羅伯默頓(Robert Merton)、ipac理財顧問公司董事長艾倫(Arun Abey)及新加坡國家領導人李光耀演講,來自全球的出席者高達500人;展覽由四大產業業者參加,展出的產品及服務內容全都是針對銀髮消費者所設計,政府一面動員產業參加展出,一面動員退休高齡國民免費參觀展覽接受新觀念。

筆者代表國際總會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會,應邀參加此一國際會議及展覽活動,親眼見到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在全球快速高齡化的嚴峻挑戰下,政府出面積極因勢利導產業、教育百姓、強化國家競爭力,希望轉危機為商機,由銀變金的強烈企圖心,不禁嘆為觀止。

高齡化是危機嗎?這個問題從日韓兩國老年人晚景淒涼的現象,就不難找到答案。日本奈良縣吉田寺是極富盛名的寺廟,但是法新社2005年2月報導,每年寒冬之際有上萬日本老年人到廟裡拜佛祈求菩薩恩賜自己能夠早一些安樂死,原因是自己活得太久,健康依舊,但是退休金已然告罄,兒女長年照顧高齡父母也到了彈盡糧絕自身難保的地步。

2005年10月,南韓媒體報導,2003年南韓有2,760位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自殺率高居OECD30個國家第一名,是日本老人的兩倍,美國老人的十倍。日本、南韓是進步國家,也是相對富裕國家,這些國家的老年人晚年生活竟然如此不堪。

嬰兒潮世代20年內全部都將成為退休人口,確定銀髮生活是我們生命中的金色年代這件事,如果不能比工作更重要,起碼也應該和工作重要性等量齊觀。 新加坡政府風格容或有爭議之處,但是如何維持我們老年生活的尊嚴,則確實是每一個人無法迴避的家庭作業。

(作者是弘利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2008-01-21/經濟日報】

桃縣國中還增班!教部驚訝

教育處昨天完成國中小學班級數統計,國小一至六年級受少子化影響,較去年減33班,但國中仍增加19班。桃園市中山國小102班、3391人,仍居國小人數之冠,桃園國中93班3269人,連續兩年成為全縣「最大」的國中。

教育處表示,國小受少子化衝擊,減班是普遍的現象,桃縣因工商業蓬勃發展,過去人口明顯成長,班級數是全省不減反增的唯一縣,不過少子化效應終於在今年國小新生顯現,去年小一新生2萬7600人,今年減少2700人,比去年減少33班。

全縣國中新生增加了19班,教育處國教科形容「連教育部都驚訝」,工商業發達,遷入人口增加是主因,從學校增班情形分析,不難看出家長選擇意願,例如桃園市新設校最多,招生競爭最激烈,一度是全縣人數最多的中興國中,今年仍有83班,但人數已連續2年不及桃園國中,建國國中一年級今年增加8班,這和學校建立特色,吸引學生就讀有關。

另外,沿海四鄉大園國中也增班,總班級數達68班,是沿海規模最大的學校。教育處表示,針對增班造成教室不足的學校,已要求學校在入學作業編訂前,就通知家長調整作業,減班的學校要積極宣傳學特色、績效,老師也要自我提升,以求各校能夠均衡發展。

【2008/09/10 聯合報】

北市洲美、大龍、明倫國小 將廢併校

受少子化的影響,國小學生數越來越少,台北市教育局擬針對學生數較少的學校,進行減班、併校、廢校、遷校,將分三階段進行。近程將首推大龍與明倫國小併校、洲美國小廢校,預定在民國101年完成,潭美國小將在104、105年遷校。

中、長程則規畫將10班以下小校進行整併,像陽明山區及其他地區小校以分校方式因應,減少人事支出。

教育局國教科統計,今年國小新生數以洲美、平等國小的9人最少,大佳、泉源、大屯的12人緊追在後,敦化國小新生472人最多;若以全校人數來看,光復國小的3164人最多,湖田國小全校學生僅63人最迷你。

國教科科長謝麗華表示,少子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教育局日前開會擬針對學生數較少的學校,進行併校、廢校、遷校的計畫。

近程將完成大龍國小與明倫國小的合併案,預計在101年完成;洲美國小則因位在士林、北投科技園區開發案的預定地內,將在101年廢校,學生將遷往臨近的文昌、文林國小。

明倫國小校長陳瓊雲表示,關於大龍與明倫併校的消息很早就傳出,但學生、家長、教師都不贊成,尤其是家長質疑,市內明明有很多學校學生數甚至不到明倫的一半,為什麼是明倫併校,而非其他學校併校。

洲美國小校長徐建華說,當地長年限建、限制開發,學生來源深受影響,隨著科技園區的開發,對地方也許是個契機,目前全校國小含幼稚園有105人,未來併校後,學生若因離校太遠,無法步行上學,將協調教育局派交通車接送。

謝麗華說,潭美國小因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擬在104、105年遷校,遷往新民路一帶;大佳國小則因地鄰大佳河濱公園,教育局有意在大佳國小兼設水上運動中心,以有效利用學校閒置空間。

【2008/09/10 聯合報】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屏縣人口數續降 僅2鄉鎮略成長

自由時報20080919
崁頂鄉由於福利好、又有明星學校,因此人口數年年成長。(記者葉永騫攝)

〔記者葉永騫╱東港報導〕屏東縣人口數每年約以近5千人的速度減少,33個鄉鎮市中除了崁頂、東港有些微成長外,其他鄉鎮市都持續減少,崁頂鄉長鄭志成表示,崁頂鄉因為福利好,加上小孩為了就讀學校遷入,人口數才會增加。

根據戶政事務所統計,屏東縣人口數今年已降到88萬6千人,每年以近5千人的速度外流及下降,人口數下降的原因相當多,但少子化趨勢及工作機會不多是主要因素。

不過在全縣中卻有兩個鄉鎮市逆勢成長,其中崁頂鄉連續5年都是正成長,5年來增加了約1千5百人,現在的人口數達到1萬7千人,東港鎮則是連續4年維持上升,但是幅度並不大,4年來只有增加2百餘人,算是維持平盤,車城、林邊等鄉鎮則是以每年約2百人的速度減少,今年車城鄉更是跌破1萬人,對於車城鄉的整體發展應會有重大影響,不但相關的補助款可能減少,連鄉民代表席次也可能一下子就少了4席。

崁頂鄉長鄭志成表示,人口數愈來愈少是一種趨勢,而崁頂鄉人口數增長不是因為出生率比較高,而是因為就學及相關福利措施影響,例如,該鄉鼓勵鄉民在地工作,提供各項優惠,鄉民遷出的意願低,加上南榮國中的升學率高,鄰近鄉鎮的家長為了讓子弟到南榮國中就讀,因此將戶籍遷到崁頂鄉,人口數才會維持上升。

東港鎮長王憲昭認為,東港鎮能夠維持人口數正成長,與就業機會和就學有很大關係,吸引鄰近鄉鎮人數遷入,但是出生率並沒有增加,未來還有努力空間。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戰禍少 人命長…未來地球見光明

自由時報20070911

〔編譯鄭寺音╱法新社聯合國十日電〕聯合國十日公佈的報告指出,地球雖然面臨全球暖化、水資源、能源、失業率、恐怖主義等艱鉅挑戰,但將來戰爭會減少、壽命延長,識字率增加,地球的明天遠比今天光明。

位於東京「聯合國大學」轄下的「美國委員會」,十日發表「二○○七年未來狀況」報告,報告說,雖然伊拉克與達佛等人間慘劇佔據新聞頭條,但事實上,世上多數人生活和平,過去十年間衝突其實已大幅減少。

過去十一年來,聯合國大學每年均邀集全球兩千四百多位政策制定者、未來學家與最富創意人士的智慧,為未來勾勒輪廓。這也是史上規模最大、延續最久的未來研究計畫。

報告指出,非洲的衝突事件,從二○○二年最高峰時期的十六件,銳減到二○○五年的五件,世界各地的難民數目也在減少。報告指出,舉凡壽命延長、嬰兒死亡率降低、識字率提升、國民生產毛額增加、網路使用率提高等,都是未來世界的正面發展;不好的方面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恐怖主義、貪污、全球暖化、失業率與投票人口比率降低等。

報告也顯示不平等的情況持續存在,世界上二%人口擁有全球五成財富,而全球最貧窮的五成人口,財富卻只佔全球的二%。

全球前兩百二十五位大富翁的身家,相當於全球最貧窮的二十七億人的財富總和,這些人佔全球人口四成。

報告警告說,如果不能解決貧富差距、新興疾病、有組織犯罪等跨國挑戰,以及缺乏水源與可耕地、大量移民、氣候變異劇烈、經濟混亂等災難,可能讓世界前景一片灰暗。至於解決之道,則必須擬定全球能源發展計畫,進行海水淡化研究,與重整教育系統。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印度農村男女比例失衡 買妻風氣盛行

據社會學家表示,印度農村社會重男輕女的結果,造成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處處都是「超男」現象,迫使男人花錢向貧困人家「購買」女人為妻,但這樣的女人到了男方家庭後命運悲慘,甚至有人淪為男方家裡所有男人的共享財產。

據印度國立旁遮普大學女性研究中心研究員考爾今天表示,在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下,數十年來,無數家庭利用產前性別鑑定,得知胎兒性別後,立即墮掉女胎,造成如今社會畸形現象,女人就如同生子的機器。

考爾是在接受媒體訪談時作了上述表示。她說:「生不出兒子的女人,通常不是被趕回娘家,就是被拋棄甚或被男方轉手再賣給別人。」

女性研究中心另一名研究員蘇坦娜也表示,買來的女孩,在男方家裡絕對無法享有平等地位,沒有任何權利,就如一件商品,不斷的被使用,有時甚至淪為男方家庭所有男性的共享財產。

考爾又指出,男方花錢從外地購買女性,並不能解決當地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現象,因為這些女性被買來是要生出更多的男性。

在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嚴重的旁遮普省,二十七歲農村青年辛赫也接受媒體訪談表示,他和他的叔父一樣,也是用兩萬五千盧比(約新台幣一萬七千元),向印度東部最貧困的比哈省買了一個女人回來為妻。

辛赫說,「你別無選擇,如果不買一個女人回來,你就沒有兒子,就沒有人能夠繼承你的財產」。他表示,包括他居住的村落,旁遮普省幾乎每個村落都有不少「買來的女人」。

  據辛赫表示,通常被買賣的女孩,年齡在十二歲至十七歲之間。

辛赫的嬸母黛維也是「買來的女人」。但她表示,印度貧困人家很願意出賣女兒,因為不但不必付出嫁女需要的龐大嫁妝,反而可以得到一筆金錢。 

印度社會至今仍然存在女性出嫁必須伴隨龐大嫁妝的習俗,否則到了夫家,常有受夫家欺凌、索錢之虞。有關婦女因嫁妝不足而遭夫家迫害或自殺死亡事件,在印度是司空見慣。

政府因此訂立「反嫁妝法」,希望保護女性,但在積習已久的傳統習俗下,成效甚微。

印度上次在二零零一年的人口普查,全國男女比例是每一千名男性,有九百三十三名女性,旁遮普地區男女比例是男性每一千人,女性有七百九十三人。

但英國人道救援組織「行動救援」今年六月發表一份「失蹤女兒」調查報告說,印度重男輕女的文化傳統,導致女嬰遭墮胎和遺棄死亡的案件層出不窮。報告說,在旁遮普省,平均每一千名男孩僅有三百名女孩。

【2008/10/21 中央社】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戶口制度改革 自由遷徙還早

大陸農村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民的物權、公民權和社會保障權上。如果說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小進一步,則透過戶口制度改革增加農民的公民權利,顯然進步不大。

一國兩制不平等

中共建政五十年,有一個事實存在的「一國兩制」:即農村與城市、城裡人和鄉下人,透過戶籍制度,在社會管理上形成的「兩制」。城鎮人叫「居民」,持有的是「非農業戶口」;農村人叫「農民」,持有的是「農業戶口」。因戶口的不同,形成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社會福利等一系列城鄉不平等待遇。

由於這種「一國兩制」,造成城市和農村差距拉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以去年為例,農村人均收入是四千一百四十元人民幣,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則是高達一萬三千多元。

流動兒童問題多

全大陸有二億二千萬農民進城市工作,被稱做「農民工」,他們不能享受城裡人的種種待遇,子女被分成兩大類,包括五千萬待在鄉村的「留守兒童」,及數千萬跟隨父母的「流動兒童」。在不平等教育、醫療制度下,近億名兒童的問題,可能比數億農民工的問題還大。

十七屆三中全會勾出「城鄉一元化」的藍圖,落實到決定文件中,叫「城鄉統籌發展」,列出「五個統籌」,其中最急迫解決的,就是城鄉社會管理統籌;社會管理統籌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戶口制度改革。

改革一步到位難

近三年,大陸多地試驗戶口制度改革。從雲南到湖南,從北京到深圳,有的改出點名堂,有的改了一半又退回原處。其中最大膽的是浙江嘉興,宣布從這個月一日起,取消兩大類戶口分類管理制度,全市城鄉居民統一為「居民戶口」。

就算最大膽改革試驗,只解決「名」的問題,未能突破「實」禁區。中共中央的決定文件,只提推進戶口制度改革、中小城市的落戶放寬,還強調已在城鎮居住和就業的農民,要「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

從另一個角度看決定文件,反映大陸戶口制度改革,相當艱難,即使改革啟動,也別指望一步到位,全大陸統一。農民未來能夠有「遷徙自由」,但仍不能「自由遷徙」。戶口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先對已進城的農民,還以居民權;先對中小城市的戶口解禁,何時全大陸戶口能統一,得「摸著石頭過河」,看一步、走一步。

【2008/10/24 聯合報】

中國人口總量 2010年將控制在13.6億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今天說,到二○一○年,中國人口總量(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將控制在十三點六億人以內;到二○二○年人口總量控制在十四點億人左右;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人口環境。

李斌在此間召開的「改革開放與人口發展論壇」所做的演講稱:受人口慣性增長的影響,今后十幾年,中國內地總人口每年仍將凈增八百萬人左右,到二○三三年左右達到峰值十五億人。穩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數量仍然是現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必須保持人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她提出,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生產方式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創新基礎上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并重的產業結構。在消費方式上,倡導適度儲蓄、適度消費,建設節約型社會。在分配方式上,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統一,不斷完善分配制度,使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特別是使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群眾優先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李斌指出,經過三十年的努力,中國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婦女總和生育率從實行計劃生育前的五點八下降到目前的一點八左右,使中國十三億人口日推遲四年到來,有效緩解了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促進了民生改善,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飛躍。

她說,由于實行計劃生育,中國人口撫養比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創造了較長時間的人口紅利期,對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貢獻率達四分之一以上,同時使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去年全國人均GDP達到二千四百美元。據測算,如不實行計劃生育,只有一千八百多美元,人均耕地、糧食、森林、水資源、能源等將比目前減少五分之一以上。

此外,人口生存和發展狀況明顯改善,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六十八歲提高到目前的七十三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十五歲以上國民人均受教育水平從四點五年提高到八點五年,高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千分之十八點一,孕產婦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三十六點六。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已由一九九○年的第一百零五位上升至去年的第八十一位,躋身于世界中等發展國家水平的行列。

【2008/10/23 中新社】

2008年10月30日 星期四

養小孩成本高 出生率難提升

自由時報20080909

〔記者陳信仁╱南投報導〕「沒錢怎麼養小孩?」縣衛生局官員鼓勵民眾生育,卻經常得到這樣的回應;衛生局調查發現,大多數民眾不願生育的原因在於憂心收入無力養育子女,而現代夫婦也喜愛自由悠閒的生活,不希望被子女束縛,使得出生率一直無法提升。

縣衛生局官員指出,國民健康局曾抽樣訪視20至39歲的已婚民眾,多數夫婦認為理想生育子女的人數為2人,仍有不少育有1名子女或尚未生育的民眾表達不願再生育,主要原因是憂心家庭經濟不足負擔生養小孩,其次則是認為子女數已經夠了;教育成本太高、擔心小孩未來發展與環境及沒有人可協助帶小孩等因素,也是民眾不願生育的原因。

衛生局官員說,多數民眾對子女的教養環境格外重視,認為欲提高出生率,政府應改善教育制度與降低教育費用,此外,改善社會經濟、提高社會福利,或提供生育補助等政策的推動,亦有助於提升民眾生育的意願。

年輕夫妻 不願束縛

衛生局官員認為,經濟不景氣加上目前雙薪家庭居多,在收入有限且無人可照顧嬰、幼兒下,要鼓勵民眾生育確實不容易;而時下也有不少高社經地位的年輕夫妻雖扶養能力強,卻不願受到子女束縛,寧可過著輕鬆自在的生活,也導致出生率受到影響。

新生兒數日減 扶老壓力日增
國人生育率逐年下滑,婦產科醫院新生兒也減少許多。(記者陳信仁攝)

95年起跌破5千人

〔記者陳信仁╱南投報導〕國人出生率逐年下滑,縣內新生兒數同樣是直線下降,民國92年新生兒數跌破6千人大關,95年更降至5千人以下,縣府衛生局雖鼓勵民眾生育,但成效相當有限,新生兒數持續減少,不僅影響人口結構健全,未來更將面臨高扶老比的高齡社會。

縣府衛生局指出,全縣出生率在民國89年時還有千分之14,新生兒數有7598人,隨後數年猶如溜滑梯的逐年下降,92年出生率降為千分之10.4,新生兒數降為5616人;95年下滑至千分之8.9,新生兒數4744人;去年繼續降至千分之8.6,出生數為4599人。

衛生局表示,新生兒數逐年減少,相對使得人口老化指數增加,縣內65歲以上人口除以14歲以下人口的指數,從民國89年的百分之51.7,至96年底已經升至百分之76.2;此外扶老比即老人人口除以15至64歲的人口數,也從89年的百分之15.3升至96年的百分之18.5。

人口失衡 不利發展

在人口結構趨於高齡化下,衛生局官員說,未來的年輕人將負擔更沉重的扶養老人壓力,而人口結構失衡下,不僅不利於地方發展,衍生社會問題亦值得重視預防,而在鼓勵生育之外,也必須加強民眾的家庭教育觀念,因為除了重視提升數量,質的改善也很重要。

2008年10月28日 星期二

新移民子女逐年增 北市府將加強教育

台北市近年來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的人數逐年遞增,占總學生人數的百分比去年已達百分之二點六四。北市教育局表示,將針對學習落後的新移民學生進行補救教學,並提供新移民心理衛生諮詢服務。

教育局表示,到去年為止,父親或母親為外籍人士的學生總計七千一百五十五人,占全市公私立中小學學生的百分之二點六四,而2004年時僅占百分之一點四四。此外,新移民子女就讀國中、小所占比例,也出現年級越低、所占比例越高的趨勢,由國中九年級占百分之一點零七,提升到國小一年級占百分之五點六二。

教育局指出,新移民子女最多的是中國大陸與港澳地區計三千三千七十五人,占全部的百分之四十七點一七,其次為越南的一千二百三十二人,再其次為印尼的三百八十人。

教育局長吳清山表示,一項針對北市國小階段新移民子女教育現況與需求的專案研究顯示,新移民家長和學生目前最希望政府能興辦「放學後免費課業輔導」、「家長學習如何教育子女的活動」等措施,為回應新移民家長及學生的訴求,目前北市已開辦「學習課業輔導」,針對學習落後的新移民學生進行相關補救教學,北市共有一千二百三十七位新移民子女參與。

吳清山表示,學校並依據新移民及學生狀況,安排親職教育,提升家庭的教養功能,實施輔導活動,由學校舉辦包括親子、同儕、師生互動關係的各類輔導活動,使學生受到更完善的保護與照顧。

【2008/10/12 中央社】

2008年10月27日 星期一

老年化社會 1人需7.3年長期照顧

現代人平均壽命延長,但是延長的卻可能是臥病在床的時間,根據研究發現,國人一生中,平均需要7.3年的長期照顧,也就是終老之前,會有7.3年的時間無法獨立生存,需要其他人的照顧。

世界衛生組織 (WHO)在1999年推估,每一個人一輩子平均需要5年到7年的長期照顧,到了2004年,WHO再度進一步推估,長期照顧的潛在需求拉長到7年到9年之久。

台北榮民總醫院高齡醫學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依據國人的平均壽命和疾病型態等變數推估,國人一生中的長期照顧需要平均為7.3年。也就是說,在老年時,會有7.3年的時間,需要他人的照顧,無法自行更衣、沐浴、進食、如廁等。

其中男性平均壽命較短,需要長期照顧的時間為6.4年,女性平均需長期照顧的時間為8.2年的長期照顧需求。

陳亮恭說,近十年來,人口結構老化,疾病型態慢性化,加上台灣社會以小家庭型態為主,面臨每個老人家需要的長期照顧時間變長,極可能造成社會安全體制的崩解。

陳亮恭說,民眾負擔不起老人家長期住在照護機構的費用,蓋了許多老人照顧機構,卻始終住不滿,品質也良莠不齊,應推動老人在家安老,讓照顧能深入家庭。

每個人都會面臨年老的一天,但是老人政策卻散在內政部、衛生署與退輔會等部會,陳亮恭說,台灣社會極度需要一個國家型的老人政策。

【2008/09/11 聯合晚報】

2008年10月15日 星期三

法國高出生率 主要是家庭政策奏效

  • 2008-09-25 【中央社】

     法國國家人口研究所今天出版針對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國家中有關家庭政策的調查,特別針對法國模式解釋法國高出生率的原因,主要是對從出生到六歲孩童的所有補貼,施行減稅措施,以及設立幼稚園,讓母親可以回到職場兼顧事業與家庭

     法國一點九八的生育率,不僅在歐洲成為例外,連在發達國家中都屬罕見,經濟學者戴維儂強調,主要是法國的家庭政策奏效。

     他以法國的家庭政策預算持續增長到國內生產總值的百分之三點八,來說明在歐洲聯盟中,法國是對六歲以下的小孩承擔最多責任的國家之一,在經合組織的家庭開支項目中排名第三。

     八十年代以來,許多歐洲國家都開始推出防老政策,但法國的家庭支出仍然超過歐洲一般水準的三分之一以上,各種從出生前到出生後,從找褓母到入托兒所、幼稚園的補助、育兒假、入學支票等應有盡有。

     除此之外,減稅也變得非常重要,生一個或兩個小孩有不同的減稅計算,生第三個孩子的優勢是薪資免稅。但是,補助的主要受益者是上層家庭,只賺平均薪資四分之一的窮困家庭,獲得百分之十二點九的補助總額,賺兩倍於平均薪資的富有家庭,獲得百分之九點一的補助。

     這一政策的不平等成為共識,左派曾在一九九七年思考整頓制度和並依薪資有條件補助。但研究表明,出生率下降,自此之後,無論政黨如何輪替,都只有強化穩定的家庭政策一途。

     人口研究中心主任艾杭在「費加洛報」指出,法國人對政策有信心,他們知道可以依靠這些補助,這些補助是不可能受到質疑的。

     就在歐洲大多數國家傾向於制定給生第二個孩子獎金的制度,法國選擇了幫助家庭照顧小孩,從出生到進入小學,從七零年代起,所有兒童都要進入幼稚園,使得小孩從三歲開始就幾乎百分之百的進入了學校制度。

     在法國,經濟學家們長期研究幼稚園機制,它被證實就集體而言是一個最少沉重負擔的照顧模式,它可以減輕要重返工作的母親的負擔或是考慮再生一個小孩。雖然最近教育部長達可士對「有文憑的教師忙於換尿布」表示遺憾,但作為一個監管模式,卻是非常有效的,並讓婦女在職場上無後顧之憂。

研究報告:美墮胎率降至三十年來最低點

  • 2008-09-25 【中央社】

     據阿倫葛特馬赫協會今天公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墮胎率創三十年新低,曾是墮胎率最高的青少年族群減幅最大。

     編纂報告的阿倫葛特馬赫協會會長坎普說:「許多美國人非常樂見墮胎人數降低的新聞,特別是青少年族群減少墮胎。目前在妊娠非常早期的時候就進行人工流產,所佔比例比較大。」

     報告說,青少年墮胎率降幅超過五成,從一九八九年從每一千名少女有四十二人墮胎,降至二零零四年的千分之二十。這篇報導回顧美國最高法院將墮胎合法化後,自一九七四年起三十年來婦女墮胎的趨勢。

     二零零四年,十五至四十四歲婦女,墮胎比例為千分之二十。

     根據報告,美國一九七三年墮胎合法化後不久,整體墮胎率達到最高峰,一九八零年代則維持相當穩定的水準,並從那時起逐年穩定下滑。

調查:星國是外來人才亞洲首選工作地點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公佈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新加坡是亞洲區域外來人才的首選工作地點。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國際人力派遣服務在今年三月到七月之間,首次對亞洲跨國公司的員工流動情況進行調查,共調查一百零五家把亞洲總部設在新加坡的跨國公司,包括瑞士信貸、摩根大通、飛利浦電子新加坡分公司、洲際酒店集團亞太總部和卡夫食品等企業。

接受調查的這些跨國公司中,被問到新加坡、中國和香港等三大設立亞洲總部的主要地點時,有百分之七十的公司推薦新加坡做為首選工作地點,中國則以百分之六十八的比例居第二,選擇香港的公司則有百分之三十二,居第三位。

資誠會計師事務所指出,新加坡政府推行核發就業准證、較低且具競爭力的個人所得稅率及特許權等措施,來吸引外來人才到新加坡工作。從上面的調查數據,可見這些政策奏效。

調查也顯示,吸引外來人才到新加坡工作的理由,還有穩定的政治與社會環境和良好的基礎設施。

調查指出,有百分之七十九接受調查的企業認為,新加坡是亞洲最容易讓人才「本地化」的地點。所謂的「本地化」,是外籍員工較能接受類似本地員工的薪資和福利待遇。

調查也顯示,在金融風暴影響下,外國人才在新加坡的薪資與福利配套將沒有以前那麼優渥,包括二萬五千新元(約新台幣五十五萬六千元)的房屋津貼等,都可能縮減。

即使金融風暴席捲全球,調查卻發現,接受調查的公司中,有三分之一仍認為到本區域工作的外國人將會增加;但有百分之二十二的受訪公司則認為會有所減少;有百分之三十七的受訪企業則認為人數將維持不變。

【2008/10/14 中央社】

2008年10月12日 星期日

日本女人瑞 突破3萬人

本月15日是日本的「敬老節」,厚生勞動省12日公布一項統計顯示,到本月底,日本逾百歲人瑞將達3萬6267人,比去年多出3981人,增幅達12%,創新高紀錄,其中女性佔86%,突破3萬人,男性首度登上5000人大關。

日本百歲人瑞在1998年突破1萬人,2003年突破2萬人,去年首度突破3萬人,這次又創新高。依這個趨勢估計,日本人的平均壽命還會再延長。

從男女性別來看,女性為3萬1213人,比去年增加3531人;男性為5063人,增加了450人。

依人口平均每10萬人的比例來看,琉球為61.03人,居日本第一;其次是島根縣的58.82人、高知縣的54.09人。大多分布在日本西部。琉球自從1973年以來,持續保持第一名紀錄;埼玉縣為14.22人,連續19年都保持最少的紀錄。

目前日本最長壽的是住在琉球113歲的女性。最長壽的男性是112歲、住在宮崎縣的田鍋友時。

【2008/09/13 聯合報】

2008年9月5日 星期五

10年內 台灣人口負成長

根據經建會中長期人口推估,台灣社會要提前進入人口負成長的老年社會了。如果政府什麼都不做,有可能在10年內,台灣的出生人口就少於老去死亡的人口了。

經建會有一套統計推算人口結構的制度,這套「中長期人口推計」有高低中推計三種預測,所謂「高推計」指的是有較多鼓勵生育誘因的政策推出,會讓生育率提升較高;如果什麼政策都不做,生育率預估就會落在「低推計」;至於「中推計」指的就是目前的政策持續推動下去,所產生的人口結構預估。

因為政策推動力道不同,會產生不同結果,但是高中低推計都會落在合理區間當中。以上一次的中長期人口推估為例,高中低推計人口零成長年分,分別出現在民國116年、107年和103年。

113年 粗出生率與死亡率交叉

根據經建會內部資料,長期來看,民國113年國內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將出現交叉,也就是次年度114年開始,國內死亡人數會大於出生人數。

粗出生率是指每年每1000人中有多少是新生兒,粗死亡率則是每年每1000人中有多少人死亡。經建會官員指出,根據推估民國113年我國粗出生率與粗死亡將會首次出現交叉。這個交叉可不是黃金交叉,而是象徵台灣人口出多進少,就像是水庫裡面的水,漏掉的流進來的水多,將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恐怖交叉。

鼓勵生育 政府新挑戰

經建會曾經提出生第三個小孩補助3萬元的構想,但被質疑誘因太低。也提出利用租稅獎勵來鼓勵生育,但未獲得社會廣泛同意,因此無法排進賦改會議程。

經建會官員表示,今天下午委員會議,會把中長期人口推計的報告與委員討論,廣納各方意見。至於是否會採取鼓勵移民政策,官員表示目前還不確定。

【2008/08/18 聯合晚報】

看問題》鼓勵白領移民 新方向

根據經建會中長期人口推估,台灣社會要提前進入人口負成長的老年社會了。如果政府什麼都不做,有可能在10年內,台灣的出生人口就少於老去死亡的人口了。

經建會有一套統計推算人口結構的制度,這套「中長期人口推計」有高低中推計三種預測,所謂「高推計」指的是有較多鼓勵生育誘因的政策推出,會讓生育率提升較高;如果什麼政策都不做,生育率預估就會落在「低推計」;至於「中推計」指的就是目前的政策持續推動下去,所產生的人口結構預估。

因為政策推動力道不同,會產生不同結果,但是高中低推計都會落在合理區間當中。以上一次的中長期人口推估為例,高中低推計人口零成長年分,分別出現在民國116年、107年和103年。

113年 粗出生率與死亡率交叉

根據經建會內部資料,長期來看,民國113年國內粗出生率與粗死亡率將出現交叉,也就是次年度114年開始,國內死亡人數會大於出生人數。

粗出生率是指每年每1000人中有多少是新生兒,粗死亡率則是每年每1000人中有多少人死亡。經建會官員指出,根據推估民國113年我國粗出生率與粗死亡將會首次出現交叉。這個交叉可不是黃金交叉,而是象徵台灣人口出多進少,就像是水庫裡面的水,漏掉的流進來的水多,將產生嚴重的社會問題,是一個不得不面對的恐怖交叉。

鼓勵生育 政府新挑戰

經建會曾經提出生第三個小孩補助3萬元的構想,但被質疑誘因太低。也提出利用租稅獎勵來鼓勵生育,但未獲得社會廣泛同意,因此無法排進賦改會議程。

經建會官員表示,今天下午委員會議,會把中長期人口推計的報告與委員討論,廣納各方意見。至於是否會採取鼓勵移民政策,官員表示目前還不確定。

【2008/08/18 聯合晚報】

2008年9月4日 星期四

2042年 美國白人不再是多數

 自由時報20080815〔編譯羅彥傑╱綜合十四日外電報導〕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十四日公布的新預測,再約莫一個世代,到二○四二年時,白人將不再是美國的多數,這比二○○四年時所做的預測足足提前了八年。

新的人口普查結果估計,所有自我認同為拉丁美洲裔、非洲裔、亞洲裔、印地安人、夏威夷原住民與太平洋島民的美國人,也就是所謂的少數族裔,到二○四二年時將在人數上超過那些非拉美裔的白人。少數族裔在二○二三年就會成為全美十八歲以下兒童的多數,二○三九年時繼續成為全美工作年齡人口的多數。

美國的族群分布數十年來愈來愈多元,但此一過程因少數族裔、尤其是拉美裔生育率較高而加快速度。另一個原因是外國移民湧入美國,目前是每年約一百三十萬人,到本世紀中葉將增加至超過二百萬人。此外,美國的人口也愈來愈高齡化。新數據是根據目前與歷史趨勢所做的預測,但仍可能因為若干變項而出現變動。

今日美國有將近三億零五百萬人,預計二○三九年會衝破四億大關,二○五○年甚至達到四億三千九百萬。雖然非拉美裔白人目前仍佔總人口的三分之二,但在五歲以下的兒童中,只佔五十五%。

到二○五○年時,白人只佔全美人口的四十六%,黑人則將小幅增加至十五%。今日佔總人口約十五%的拉美裔,屆時將佔總人口三成,達一億三千三百萬。目前約五%的亞裔,也會提高至九%,達到四千一百萬人。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學者佛萊說:「今日的年輕人正是美國前途的縮影。他們基本上是一個大熔爐。」人口參考局人口統計學家馬勒說:「沒有其他國家經歷過這麼快速的種族與族群人口變遷。」

紐西蘭出生人數創36年新高

  • 2008-08-18 【中廣新聞╱夏明珠】

    紐西蘭出生人數創了36年來的新高。

    紐西蘭人口統計局今天公佈的數字顯示,到今年六月30號為止的過去12個月,紐西蘭總共誕生了六萬四千140個新生兒,把婦女平均生育人數從2.1提高到2.2。

    以人數來計算,過去一年,紐西蘭出生人數創了36年新高,不過以平均生育數來算,目前紐西蘭婦女的平均生育數,大概只有1961年的一半,當時,紐西蘭婦女平均生育數是4.3,那是歷史高峰,當時,紐西蘭人口數大約250萬,現在總人口逼近430萬。

陸勞大批進 日人愛又怕

紐約時報報導,日本勞動人口老化,必須引進大批中國大陸勞工,但由於彼此文化差異大,日本人對陸勞又愛又怕。

長野縣川上村是農業村,居民只有4400人,卻雇用了615名大陸勞工。5年前,在年輕力壯的農人奇缺,又找不到季工的情況下,當地老農雇用大約40名大陸勞工,合約為7個月。

現在村裡600戶農家有一半依賴大陸臨時工,明年還會雇用更多外勞,將首次引進菲律賓勞工。

大陸勞工在收工後,會成群聚在村裡抽菸聊天。雖然日本人很依賴陸勞,受訪的日本人卻全都不歡迎外國移民,理由之一是擔心犯罪率升高,儘管多數人承認並沒有升高。

由於日本人對陸勞感到不安,陸勞在抵達前已接獲指示,必須在晚上8點以前回家,除了上工以外不要騎自行車,甚至被告知不要和年輕的日本女性搭訕。

不過當地居民還是認為川上村完全變了。一位57歲的居民說:「雖然我身在日本,但感覺不像在日本。」

日本是全球人口老化最快和出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不只農村勞力嚴重短缺,漁村、工廠、餐廳、安養院和工地都缺人手。

日本不開放移民,透過各種法律漏洞准許外勞入境,例如雇用外國學生當兼職工或臨時工。川上村的大陸勞工就是以外國實習生的身分入境。

川上村農業合作社一名幹部說:「我們至少應該開放非技術勞工,限制他們到日本工作的時間和次數,找出長期解決辦法,否則日本勞力不足的最後期限已快到了。」

執政黨自民黨內一群有影響力的政治人物最近公布報告,呼籲在未來50年日本接受一千萬移民。

筑波大學一位移民問題專家說,這些政治人物明白日本愈來愈依賴外勞。這兩、三年來外勞大幅增加,2006年已超過一百萬人。

【2008/08/29 聯合報】

日2006年3%新生兒 雙親至少有1人是外國人

日本厚生勞動省的統計指出,二零零六年在日本出生的新生兒,平均每三十名就有一名的雙親中至少有一人是外國籍,創下過去十年來的最高紀錄,反映日本社會逐漸邁向國際化。

厚生勞動省的調查統計指出,二零零六年在日本國內出生的新生兒共有大約一百一十萬名,其中,雙親之中至少有一人是外國籍的新生兒共有三萬五千六百五十一名,占新生兒的百分之三點二,平均每三十名中有一名。

統計指出,二零零六年在日本國內結婚並提出申報的配偶之中,其中一人或雙方都是外國籍的占總數的百分之六點六,即平均每十五對中有一對,同樣創下過去十年來的最高紀錄,反映出居住在日本的外國人數增加以及日本社會逐漸邁向國際化。

【2008/08/04 中央社】

新加坡生育率低 李顯龍鼓勵提高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今晚表示,新加坡生育率要達二點一才能達到人口替代水準,但新加坡的實際生育率只達一點二九,其中華人的生育率更僅有一點一四,令人擔憂;他也再度鼓勵新加坡人組織家庭,提高生育率。

李顯龍今晚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國慶群眾大會發表演說時,再度談到新加坡長期的生育率偏低問題。

李顯龍透露,新加坡的生育率要達二點一才能達到替代水準,每對夫婦生兩個孩子來取代父母;但新加坡實際生育率只達一點二九,其中華人生育率更僅一點一四。這等於說,夫婦兩人只有一人由孩子取代,減了一半,再過幾代,很快就沒得減了。

李顯龍指出,十年後人們很可能不記得二零零八年通貨膨脹率有多高,屆時「錢不夠用」的問題可能解決了,但「孩子不夠」很有可能還是令人傷腦筋的問題。

不過,李顯龍表示,生育率低其實是普遍現象,許多東亞地區也面對生育率偏低的問題。日本、香港、台灣和南韓的生育率,有些還比新加坡低。

李顯龍以南韓為例指出,南韓有個口號,鼓勵人們婚後一年就懷孕,三十五歲之前生兩胎。但這是口號,人們會不會有行動,還是一大問號。

李顯龍再度勸新加坡人早點結婚生子。他強調,其實無論男女都應該以認真、務實的態度看待婚姻大事。最好是事業與婚姻並重,趁年輕結婚生子。如果等到事業有成之後,可能錯過戀愛好時機和生育的理想年齡,最終將失去擁有美滿家庭的機會。

李顯龍在二零零四年八月擔任總理後,推出一系列的生育獎勵措施,但對生育率並沒有明顯刺激和起色,最後他宣佈引進外國人才政策,希望彌補生育率下降、人口減少問題。

【2008/08/18 中央社】

澳洲礦城 歡迎恐龍妹

澳洲一個偏遠礦城的市長上周接受媒體訪問時說,該城滿城盡是單身漢,因此他建議長相抱歉的女性移居該市,可能很吃香。

艾莎山市(Mount Isa)市長莫隆尼說:「這裡的男女比例是五比一,我建議外貌較遜的女孩來此。」此話一出,市政府網站被抗議信函塞爆,當地不分男女都對他的說法不滿。

不過莫隆尼拒絕道歉,強調他只是「據實以告」。艾莎山市距布里斯班約一千八百公里,礦藏豐富,包括銅、銀、鉛、鋅。二○○六年總人口有兩萬一千四百二十一人,廿到廿四歲的女孩只有八百一十九人。

【2008/08/19 聯合報】

高學歷熟女 生育率低

人口普查局最新公布的報告顯示,美國婦女的生育年齡日益趨晚,更多女性甚至選擇不要孩子。在40至44歲的婦女中,有20%的人沒有孩子,這個年齡群有孩子的母親平均生育1.9個,低於1976年的3.1個。

人口普查局的研究人員珍.戴爾說:「現在許多女性不要孩子。人們曾認為,生育孩子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但許多女性如今不是這樣。」研究報告發現,高學歷的女性更可能選擇不生育孩子。在40到44歲的有大學文憑或專業學歷的女性中,27%的人沒有孩子,而在只有高中學歷的女性中,沒有孩子的女性僅占18%。

在各族裔40餘歲的女性中,生育率較高的只有西語裔婦女,人均2.3個孩子。但資料顯示,西語裔婦女生育子女的數量現已大幅下降,視她們的家庭是第幾代居住在美國而有所不同。報告顯示,在2006年,每五位剛當媽媽的就有一人是生在外國,加州初為人母婦女中,外國出生者人數最多。在2006年育有孩子的婦女中,近60%為職業女性,尤以中西部的職業女性最多。另一項人口普查的結果可能會說明其中的原因,即中西部地區為五歲以下兒童提供的照顧福利,多於其他地區。

研究人員說,報告中的數據似乎符合人口發展的趨勢,如婦女首次結婚和首次生育的年齡日益偏高,及高學歷女性的生育年齡偏晚和生育子女較少。

馬里蘭大學社會學系主任蘇姍.畢安齊說 ﹕「晚婚已成為一個趨勢。」

【2008/08/19 世界日報】

激生育率 星宣佈多項補貼措施

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日前宣佈將發表新的獎勵生育方案後,副總理黃根成今天率領兩個跨部門小組召開記者會,公佈新的婚姻與育兒方案,擴大生育稅務扣抵計畫,提供職業婦女更多育兒的稅務扣抵和假期,以照顧子女。

新加坡政府希望,透過新的措施能提振生育率。根據李顯龍日前公佈的數據,新加坡生育率為一點二九,華人生育率更僅一點一四,都未達到人口替代生育率,令人擔憂。

根據黃根成公佈的婚姻與育兒方案,新加坡政府將撥款六億新元(約新台幣一百三十三億餘元)給想生兒育女的新加坡人,提供稅務扣抵,包括家長與在職母親的稅務扣抵。

新的制度,養育愈多孩子的新加坡夫婦,將獲得更多稅務扣抵。

根據今天公佈的擴大夫婦生育稅務扣抵計畫,生育第一胎,享有五千新元(約新台幣十一萬一千元)稅務扣抵,生育第五胎或以上的夫婦享有二萬新元(約新台幣四十四萬四千元)的稅務扣抵。現行的獎勵生育方案,僅第二胎到第四胎享有稅務扣抵。

此外,新加坡政府也撥款十億新元(約新台幣二百二十二億元),支付婦女產假和育兒事假的費用,並增加嬰兒紅利和托兒補貼。

其中,夫婦生育第一胎可享有的嬰兒紅利,從三千新元(約新台幣六萬六千多元)增加到四千新元(約新台幣八萬八千多元)。生第一個孩子的兒童培育戶頭,也將獲得政府存入六千新元(約新台幣十三萬三千多元),支付孩子的學前教育和醫療費用。

此外,新加坡政府也會以一元對一元的共同儲蓄方式,在夫婦兒童培育戶頭存款。也就是夫婦為孩子存一元進入兒童培育戶頭,政府相對存一元進入這個戶頭。

新加坡政府除了從明年元月一日起,把提供給夫婦的育兒補貼增加一倍、托兒補貼也增加一半外,衛生部也從九月起,為進行試管嬰兒受孕的夫婦提供百分之五十的醫療補貼,幫助不孕夫婦受孕。

黃根成強調,金錢不是解決低生育率的方法,這些措施主要目的是要營造家庭的環境。

黃根成說,結婚生子是個人的問題和個人的選擇,結婚生子也是人生大事,希望新加坡人能對這項課題多關注一點,因為新加坡生育率不斷降低,雖然二零零四年提供的獎勵生育措施阻止了下滑趨勢,但要扭轉此一趨勢,新加坡人對結婚生子的觀念必須改變。

社會發展、青年及體育部部長維文表示,政府也將在未來五年每年提高對托兒所和幼兒園的補貼上限,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職員與幼兒的比例;同時在未來五年,增設二百間托兒所,同時提供老師進修、深造的獎學金和助學金。

不過,新方案並未提供父親陪產假,黃根成解釋說,新方案沒有為父親提供陪產假,是根據北歐的研究顯示,陪產假沒有被父親充分利用;因此新加坡決定提供更多育兒事假和無薪假期,方便父母照顧子女。

【2008/08/20 中央社】

到哪工作最棒?星國第1名

儘管全球經濟放緩,去年卻有1億9000萬人在外國工作,匯豐銀行投資管理公司調查顯示,國外打工族如果希望享受高薪和優質生活,新加坡是首選,其次是並列第二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和美國,再來是比利時和香港。

新加坡法律嚴格 高薪優質生活

如果不怕新加坡政府對居民生活管得鉅細靡遺,從嚼口香糖、闖紅燈到吸毒都有罰則,如果也不怕夏天高溫多濕的天氣,到新加坡工作,應該可以享受比在本國更高的薪水,而且可住在游泳池的豪華公寓、孩子有保母照顧。

匯豐調查全球2155位在外國工作者,調查項目包括居留時間、生活是否比在本國享受、是否有舒適而不過分昂貴住所等,以決定各國排名。

昂貴的房租會把薪水吃掉,倫敦的排名因此被擠到後面,倫敦是全球住宿費用第三貴的城市,而外國工作者多集中在倫敦。倫敦一間兩房豪華公寓的月租要4907美元(約台幣15萬4000元),而且還不包括家具,高階主管也吃不消。

阿聯免繳所得稅 血拼購物天堂

而阿聯因為免繳所得稅,因此成為打工天堂,賺的錢可以盡情用來享受當地的豪華飯店和在購物中心血拼。

印度高薪低物價 但常停電

如果志在存錢,則要去印度。當地勞工低廉、醫療和外食都非常便宜,雖然居住支出相對較高,仍然十分划得來。在印度金融重鎮孟買,價格適中的豪華公寓通常距離市區遙遠,得忍受交通阻塞;而且印度電力不足,停電是家常便飯。

香港半數老外 年薪破20萬美元

而香港吸引的主要是高薪族,在香港工作的外國人有近半數年薪在20萬美元(約台幣628萬元)以上,主要擔任金融和主管工作。

不過,不論是印度或阿聯的豪華生活,外國人都無法常久享受,想要久留的話最好到歐洲和美國,例如荷蘭的工作簽證就長達三年。

【2008/08/24 聯合晚報】

報告:2060年 歐盟30%人口年逾65歲

歐洲聯盟統計局今天發佈的報告顯示,歐盟的人口老化問題將益趨嚴重,並預測二零六零年時,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將佔歐盟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

這項對歐盟二十七個會員國二零零八年至二零六零年人口進行預測的報告指出,歐盟的總人口數將自今年一月的四億九千五百萬,在二零三五年增加至五億二千一百萬後,就會逐漸減少至二零六零年的五億零六百萬。

報告並預測,二零一五年後歐盟的死亡人口數字將超過出生人口數字,同時依賴自然生產方式促成的人口成長將會停止,而移入歐盟的外國人將是造成歐盟人口增加的唯一因素。

此外,報告也預測歐盟人口將繼續老化,並將使歐盟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從今年僅佔歐盟總人口的百分之十七點一,上升至二零六零年的百分之三十;八十歲以上的老年人將從今年僅佔歐盟總人口的百分之四點四,增加至二零六零年的百分之十二點一。

報告並指出,二零零八年至二零六零年間,預測有十三個歐盟國家的人口會增加,其中尤以賽普勒斯、盧森堡、愛爾蘭及英國人口增加的百分比最高;十四個歐盟會員國人口會減少,其中以保加利亞、拉脫維亞、立陶宛、羅馬尼亞及波蘭人口減少的幅度最大。

【2008/08/26 中央社】

勞工不足 日「派遣時代」將結束?

留住員工!
臨時工改聘為正式職

人口老化導致日本勞工市場吃緊,很多企業為了留住員工,已開始扭轉過去增雇約聘人員的趨勢,紛紛將臨時員工改聘為編制員工。

1990年代初期日本經濟陷入停滯困境時,企業為減輕人事負擔,都傾向於增雇臨時工或兼職人員,連很多實際是永久性質的職位也不例外。不過,這種趨勢已在反轉。

東京的經濟貿易產業研究所研究員鶴光太郎說:「企業增雇臨時人員的時代可能已經結束,全職員工對公司增加生產力、累積知識與發展人力資源,都有關鍵的重要性。」

日本的瑞士信貸首席經濟學家白川浩道說,永久雇用可以紓解糧食與汽油價格高漲帶來的痛苦。根據統計,企業將臨時人員改聘為正式職,使日本上半年的平均月薪比去年同期增加1萬8700日圓,達到31萬1400日圓 (約台幣8.8萬元),漲幅0.9%。

工作安定與薪資提高也能鼓勵消費者支出,對第二季以年率2.4%萎縮的日本經濟提供支撐。

即使日本正逐漸滑入2001-2002年以來的首次衰退,日本銀行的統計仍然顯示,勞工需求指數正接近16年來最高水準。

人口老化!
迫使企業改變政策

人口結構的問題是導致企業勞工政策必須改弦易轍的原因之一。日本是第一個每年死亡人數多於出生人數的已開發國家。根據全國人口與社會安全研究所的報告,到2030年時,日本的勞動人口會減少20%,只剩6700萬人。到2050年時,約四成日本人年紀將超過65歲,大約是目前比率的兩倍。

日本企業臨時約聘人員占員工總數的比率,在過去十年來已從早先的五分之一升高到去年的三分之一,但人口的老化逼迫企業必須重新檢討這項作法。

例如,東京的化妝品、文具與玩具零售商The Loft公司,今年4月就將所有2330位臨時人員改聘為永久職。以往,臨時人員每年的離率高達80%,但改為正職後,流動率立刻減半。

【2008/08/26 聯合晚報】

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觀念平台─便利背後的剝削

  • 2008-08-15 中國時報 【藍佩嘉】

     便利,是都會台灣生活特色。從歐美國家來的朋友總是嘖嘖稱奇,台北每個街角都有便利商店,可以買雜貨,還可以付水電費、租DVD、更新駕照;大小服務全年無休、全天候待命,我們可以在半夜喝咖啡、配眼鏡,也可以在凌晨時逛書店、唱KTV。

     消費者享受的便利,背後有著勞動者的血汗。從事服務工作的人員通常工時偏長,夜班或假日工作,也使得他們更難平衡工作與私人生活或家庭責任。業者為了降低勞動成本以及增加人力調度上的彈性,這些工作往往以時薪的方式給付,偏好雇用學生、社會新鮮人或是非全職工作的中年婦女。

     事實上,彈性化的勞動條件不只發生在「打工族」的身上,外包、約聘、兼職雇用、人才派遣等雇用型態,已經廣泛地出現在各行各業裡。學校與公司的清潔保全工作,多已經外包給大型的保全清潔公司。在低價競標的遊戲規則下,承包單位必須盡量壓低成本,比方說以更精簡的人力,來分擔更多的勞務。

     外包業者也透過吸納消費者的方式,來協助監控勞動與降低管理成本。我們系館廁所的門口貼著清潔公司的公告,歡迎使用者隨時來電通報清潔的不確實。雖然我真怕髒廁所,但要撥打此專線時卻很猶豫,因為我知道,清潔工通常被指派過多的清潔地點,可能正疲於穿梭在不同的系館間。

     幫我搬家的中年男工說,勞退新制實施後,搬家公司為了逃避提撥退休金的責任,改以短期契約聘用,他失去底薪保障,連勞健保都要「掛工會」自行給付。搬家收入由公司與工人均分,但搬運過程中疏失或意外造成的賠償則由工人全額負擔。聽他這樣說,在搬家公司要消費者填寫的滿意度問卷裡,我實在不好意思抱怨,他因為趕著完成搬運而不小心撞歪的燈。

     據台大社會系柯志哲教授調查,國內企業採用「非典型工作型態」比率逐年提高,正職工作機會已降低到四○%左右,這樣的趨勢在勞動力成本偏高的服務產業中尤為明顯。然而,這些「非典型工人」的勞動權益,一直沒有受到台灣總工會與大型工會的重視。

     由一群年輕人組成的「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在過去幾年裡,積極關懷與支持「部分工時者」的勞動權益,如速食店、超市、超商、大學研究助理,校園清潔工等。最近,他們以排隊杯葛的方式,抗議八十五度C連鎖咖啡的加盟店有多項雇用條件違法,除了打工族最常遭遇的薪資不足(二○○七年七月起,勞委會已將基本時薪由六十六元調高為九十五元),還有超時工作、無加班費、無勞健保、未提撥勞退金、私定罰則扣薪等問題。此個案實是冰山一角,該組織也開始串連打工族,醞釀成立「零售業員工工會」,以更全面的方式爭取邊緣勞動者的權利。

     作為消費者,我們都希望享受更多的便利以及更好的服務,然而,在一聲聲清脆的「歡迎光臨」背後,可能有著因彈性化而增強的勞動剝削。只有快樂的勞工,才能提供優質的服務,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責無旁貸,支持服務業勞工的工會組織與權益保護。

這是人口問題,更是經濟問題

  • 2008-08-22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台灣近年出生人數驟降,平均一年的新生兒人數已不到民國70年代初期的一半,日前經建會公布的人口推計報告更顯示,台灣將自民國116年起進入人口負成長階段,此後20年內台灣人口將劇減200萬人。

     台灣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交通擁塞,生活空間窄小早已令人頭痛不已,因此人口減少的消息乍聽之下似乎不算壞事,直覺上人口少個200萬,都市空間變得寬敞,交通一路順暢,看名家畫展也無需再排隊苦候數小時,如此生活,豈不樂哉?

     依美國人口資料局的統計,台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居住630人,這個密度是美國的20倍,是多數歐洲國家3倍日本的2倍,人口密度過高確實造成台灣環境極大的負荷,但是人口問題非僅是一社會、交通、環境問題而已,更是一個經濟問題。經濟學家凱因斯曾於二戰前發表論文指出:人口成長與經濟繁榮密切相關,人口成長緩慢的國家,容易導致失業及不景氣。

     凱因斯的憂慮與早他一百多年前的馬爾薩斯剛好相反,馬爾薩斯在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直指人口成長太快,全球糧食將不敷所需而形成災難,凱因斯則是擔心人口成長太慢,難以創造需求而致經濟衰退。顯然馬爾薩斯是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待人口與經濟的問題,因此主張人口成長必須受約束,反觀凱因斯則是從短期的觀點出發,因此主張人口必須適度成長,才能提振一國經濟。兩人的見解看似矛盾,其實是彼此互補,可做為政府長、短期人口政策的指引。

     台灣於民國70年代,每年新生兒平均高達35萬人,人口增加雖加重環境的負荷,但也促使家庭消費支出快速成長,對於具有高儲蓄率的國家而言,人口成長確實成了創造消費需求的重要動能,民國70年代台灣民間消費平均年增率達8.2%,經濟成長率高達7.9%,這皆與台灣人口的快速成長息息相關。

     反觀近年台灣每年新生兒人數已降至20萬,人口成長緩慢使得民間消費動能流失,許多與幼兒有關的產業經營日趨困難,近七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已驟降至2.3%,經濟成長率僅3.8%,顯示人口成長的緩慢確實如同凱因斯所言,容易導致經濟不景氣。

     然而,近年的台灣人口只是成長慢了點,其對景氣的影響即已如此之巨,十多年後台灣人口轉為負成長,其收縮景氣的效果如何?自是不言可喻。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人口負成長會令人深以為憂的原因。人口負成長紓解人口密度,紓緩了都市空間確實是好事,但其收縮需求所引發的消費下滑、失業上升,投資停滯就不是好事了,這也就是凱因斯所以主張人口應維持適度成長的原因。

     台灣人口成長趨緩的問題愈來愈明顯,新生兒的人數年年創新低,估計今年將跌破20萬人,面對這一處境,行政院所提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用意雖佳,但根本難以創造誘因,試想誰會為了兩年房貸免息的區區小錢去結婚生子?結婚生子是人生長期重大的決策,政府卻擬以短期的區區小利相誘,豈能有成?日前經建會建議給予每位新生兒18年的長期租稅抵減誘因,這才是對症下藥之策,但是從行政院態度冷淡看來,劉內閣恐怕還沒有理解人口負成長的嚴重性。

     深入探討,可以發現近年台灣人口成長趨緩與經濟不振,其實是互為因果,先是由於朝野經年政治爭鬥,經濟前景不明,導致青年人因為生不起、養不起而怯於結婚生育,如此所形成的人口快速下滑,又造成消費疲弱不振,進一步加深台灣經濟困境,終致中產階級流失、貧富日趨兩極,生育率進一步下滑。

     因此解決人口負成長,除了釋出長期的生育鼓勵措施外,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台灣經濟,使年青人有安定的工作當是更為緊要,也只有在這樣無後顧之憂的大環境下,人口與經濟的良性發展,才可望水到渠成。

人口變遷與金融市場溶化論

  • 2008-08-24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與其它四位金融界人士,最近拍攝一部紀錄片,名為「I.O.U.S.A」,探討美國預算、儲蓄、國際收支與領導權四大赤字,並預言美國將陷入破產困境。另因房地產跌價引發次貸風暴及二房危機,美國聯邦政府已擬定計畫,要為金融機構注資紓困,甚至進一步為二房發行的逾五兆美元債券提供擔保。在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聯邦政府成為最大、最終的風險承擔者,潛在負債猛增,最終要由納稅人及後代子孫承擔。台灣財政與金融敗壞比美國還嚴重,但未獲應有的重視。

     此處先舉一例。今年上半年因政府將通過國民年金法,而勞保老年年金尚未完成立法,造成勞保搶退風潮,許多人希望勞保老年給付落袋為安,同時加入國民年金可月領三千。據勞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領取勞保老年給付總額達1423億,而同期勞保費收入僅8百多億,收支短差約6百億。迄今年6月底止,勞保基金總額降至3277億,據估計,如符合資格者現今都請領一次退,估需1兆元,勞保資金缺口達7千億。勞保改年金制後搶退風潮雖暫息,但估計19年後新制會破產。長期言,勞保基金不但無多餘資金進入股市護盤,5至10年內,甚至有強大賣股求現壓力。

     世界各國受雇者老年退休或社會保險制度,有「確定給付制(DB)」與「確定提撥制(DC)」二大類,早年各國建立的制度以DB形式較多,近年則逐漸轉為DC。我國的原有勞保老年一次給付,固然屬於DB,而新制勞保老年年金,卻仍然是DB,財務風險由政府承擔,不符國際潮流。DB制度下,受益人給付是確定的,但因政治壓力,收取的保費偏低,因此有提撥不足、潛在財務虧損問題。換言之,現今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及美國),退休及社會保險制度,有濃厚「隨收隨付」性質。這種制度設計,在人口結構呈正的金字塔(即年輕人比老年人多)時,可順利運作,因繳錢者多,領錢者少,對第一批享有退休金或社會福利者,猶如白吃的午餐。問題在於二戰後嬰兒潮世代即將步入老年,大量退休,向政府及保險機構大量領錢支應退休生活之需,此時「圖窮匕現」,在人口結構呈「倒金字塔形態(即老年人比年輕人多)」,各類退休基金即將破產的殘酷事實,必須面對。

     依巴菲特看法,人口老化會造成社會很大財務壓力。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亦持同樣主張,並據以判斷美國未來廿年通膨率及實質利率會比過去廿年高很多。此在學界已漸形成共識,只有政客們假裝沒看到,因為提高社會保險保費及削減退休給付,是退休金體制免於破產的唯一可行作法,但兩者都會觸怒選民,因此政客假裝人口變遷問題不嚴重,只求「問題不要在我任上爆發」。扁政府如此,馬政府也差不多。此由賦改會以減稅為主軸,以及勞保年金制度設計採「高給付、低保費」可知。

     政府前述短視、不負責任態度,會對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美國經濟學家Poterba很早就提出所謂「金融市場溶化論」,指出老年族群退休後,要出售股票債券甚至房地產,以供養老支出,此將使股、債、匯及房地產價格下跌,金融市場溶化、受創。尤有甚者,退休基金在財務精算時,都要設定預期報酬率,在過去股、債市繁榮時,大家樂觀估計有高的報酬,可少提撥。但人口老化帶來的金融市場溶化效果,會使投資報酬率下降,甚至由正轉負,此將加速退休金及社會保險體制崩潰,而政府須承擔最終財務風險。這就是巴菲特、葛林史班最擔心的問題。我國刻正推動賦稅改革,台灣人口快速變遷及金融市場溶化論,亦須嚴肅納入考量。經建會本周稍早提出的最新人口推計,比二年前所作推計更樂觀,認為台灣人口負成長時程可大幅延後,顯然賦政會及經建會均未面對殘酷現實,令人憂慮。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人口負成長 代誌大條

聯合晚報昨天報導說,台灣人口十年內負成長。教育部要各大學成立危機小組,研討因應對策。有專家表示,其實最需要成立危機小組的,正是教育部。因為其他各級學校,都有招生困難的問題。

除學校外,全民健保也面臨問題。死亡多於出生,呈現老人多、年輕人少。老人看病需求大,根據健保資料,老人的平均醫療需求是全體國民平均需求的四倍,健保一向拿年輕人的保費,來挹注老人的醫療支出。如今老人多,年輕人少,有如「生之者寡,食之者眾」,健保收支益發失衡,短絀必然擴大。

如何鼓勵生育,健全人口結構,是政府必須嚴肅面對的挑戰。

【2008/08/19 聯合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