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3日 星期四

人口老化 消費力跟著減弱

中國時報 2007.12.05  張慧英、黃菁菁╱台北報導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但國家太多寶,也是會很 煩惱。不是說老人家不好,只是怕年輕人操到過勞。

     今年起,戰後嬰兒潮的「團塊世代」陸續離開 職場,到2010年將有超過1千萬人退休。他們是 經濟成長期的受惠者,有些人如今每月有20萬日圓的年金,外加公司的 退休金(大公司可以達2千萬日圓),日子的確蠻好過。

     《產經新聞》編集部經濟本部次長河崎真澄表示,年紀大的人很有錢,許多 產業、銀行都想開發這個新 市場醫療 保健產品則早已賣得搶搶滾,今年平均每戶每月開支為29萬5千日圓,比10年前減少11.5%, 醫療支出卻逆向增長了19.6%。當退休族準備安享餘年時,人口老化問題,卻沈重地壓住了 日本的經濟成長

     日本資深 廣告人指出,老人吃穿等開銷少,消費力低,而且 消費有3項要素:自由的時間、自由的金錢、自由的 行動,老來可能會缺其中1、2,因此人口老化會讓整體消費力減弱,所有 產業都須積極因應,更加重視海外市場

     一個5分之1是老人的國度,社會文化也會受到影響。資深廣告人表示,老人比較難吸收新東西,喜歡重溫10幾歲時的回憶。而許多人退休之後,會想為 人生找到意義,或追尋長久的夢想。岩波書店學術一般書編集部課長馬場公彥表示,退休族喜歡的,是艱難的哲學文學。

     以如此的老化速度,估計到2015年時,65歲以上的銀髮大軍將達3千萬人,佔總人口4分之1,2050年時增至40%。但少子化讓勞工不斷減少,現在20多歲的年輕 人有1千6百萬人,10年後這個數字會少3百萬。2030年時,工作年齡人口與退休人口比例是2:1,到了21世紀中期將變成3:2。

     很多人本來就擔心年金破產,偏偏政府還弄錯了5千萬筆資料,3兆日圓的年金找不到主人,更讓人失去信心,如今有近5分之2不肯繳年金。專家建議提 高消費稅及延後退休年齡,政經漫畫家弘兼憲史表示確有必要,但提出這種政策一定被討厭,「福田不會做這種事的」。

日本專題家庭篇:家庭崩解 一場無聲的革命

中國時報 2007.12.05  張慧英、黃菁菁╱專題報導

     「我連自己 生活都顧不了,哪有能力去守護別人的一生?」這是日本單身族的說詞之一,從晚婚、不婚、不生的趨勢,可看出 傳統家庭已逐漸式微。有些人歸咎於西化及都會文化,但另一方面,這也是 家庭日本 經濟付出的代價。

     首先,過去日本的工作模式,要求男性長時 工作、經常和同事聚會,個人及家庭 生活都被嚴重剝奪。時間幾乎全被公司佔據的男人,需要一個女人扛起所有家務,因此女性通常婚後就辭職,孩子則在爸爸缺席下 成長

     家庭重要 做自己更重要

     但下一代自我意識較強,女性教育 經濟能力提高,許多人不願再走上同樣的命運。橫濱Ferris大學女生矢野彩子說,母親曾怨嘆為了結婚而辭掉保育士的工作,「我很喜歡爸爸,但為了這件事,我討厭他。」同學吉田芙紗子覺得:「結婚 生子很重要,但做自己想做的事更重要。」

     不只年輕人對家庭卻步,老一輩也開始拆解家庭,不少女性在老公 退休後要求離婚,拿走一半退休年金過著不必再伺候人的日子。

     經濟衰退 沒錢難養小孩

     另外一個以家庭為代價的,是10幾年的經濟衰退。裁員、終身雇用瓦解,如今派遣或兼職佔勞工3分之1,薪水低到自己都快養不活,對 未來毫無安全感,當然不敢成家。此外,養育小孩花費極高,許多人根本生不起 孩子

     家庭也開始裂解,日本人口從2005年起負成長,家戶數反而增加,1億2千萬的人口,卻有超過5千萬戶,平均每家只有2.5人,包括獨居老人、夫妻、單親、雙親與小孩的核心家庭等,家庭型態多樣化,家族成員也變得更分散。

     家庭革命 還在默默進行

     社會文化與家庭型態改變後,個人也變得更獨立疏離。日本第2大 廣告公司博報堂第二營業局局長代理小玉仁己 分析,現在的消費者愛自己,重視個體空間,不喜歡被干涉,以往好商品很容易透過人際網絡暢銷,現在則要迎合 個性化的不同需求

     家庭在時代浪潮下蛻變是無可避免的,有人找到自在的生活方式,也有老人孤獨而死。日本政府近來致力推動「工作與家庭兼顧」,鼓勵女性婚育、男性參與育兒。但家庭這種東西,是由人與時代逐漸重新定義的。日本的家庭革命,還在默默進行中。

 

女性育兒累 「平成爸爸」幫一把
     日本不婚少子日益嚴重,育齡 婦女生育率只有1.3,很多人憂心忡忡,惠泉女學園大學人間社會部教授大日向雅美卻認為,這也不見得不好,因為它為社會亮起了黃燈,矯正男性像工蜂一樣做到死的現象,也讓女性有更多 工作機會。

     大日向雅美表示,少子化與經濟衰退有關,「10幾年的 經濟惡果都反應出來了」,其實日本女性幾乎都想結婚 生子,但就業難經濟差邂逅少,結婚生子都不容易。由於7成女性產後就辭職,很難二次就業,主婦 生活又孤單辛苦,也讓女性卻步。

     對於少子化問題,日本政府最初是增加保姆,但發現不只職業婦女為育兒所苦,連 家庭主婦都不快樂。

     大日向雅美表示,過去街坊鄰居互動頻繁,現在多不往來。父親工作晚回家,育兒重擔由 母親一肩挑,孤單無助又無人可商量。以前有「公園出道」,「現在去哪個公園都沒有人」,因為「年輕世代纖細脆弱容易受傷,很難主動交朋友及融入團體。」

     日本政府召集專家研究後,大日向便創設了「AI PORT育兒廣場」,園內有室內遊樂場、供親子交流、種菜的庭園,還提供臨時托兒、育兒 煩惱諮詢 服務

     大日向形容,它就好像「室內型」的公園出道空間,媽媽們透過育兒講座 活動,可以交到朋友,舒緩育兒的壓力。裡面有 專業的保姆和義工,協助解決育兒問題。

     目前日本政府對少子化的對策,一是經濟援助,二是地區上的育兒支援,三是改變勞動 方式。身兼內閣府少子化社會對策推進會議委員的大日向表示,光撒錢效果不大,充實育兒資源及改變 年輕人的經濟能力,才能逐漸改善少子問題。

     日本企業也慢慢改變觀念,減少加班時數、建立產假及托兒 福利,因為企業也認知到,好的就業 環境才能確保好人才。區公所的育兒手冊上,更以「平成的爸爸」一詞,呼籲爸爸們幫忙照顧小孩,顯示政府也希望改變傳統的觀念。

美國未婚生子比率創新高 將近四成

2007.12.06  中央社

     美國 疾病控制 預防中心今天公布一份報告顯示,全美未婚生子的比例在去年創下新高紀錄,百分之三十八點五的 嬰兒為非婚生子女,比二零零五年增長了將近百分之八。

     在此同時,美國十五歲到十九歲的少女分娩比率,打破一九九一年以來持續十四年下降的趨勢,在去年上升超過百分之三。

     美國疾控中心的衛生統計中心今天發表報告指出,美國在去年一共有四百二十六萬五千九百九十六名 新生兒,其中一百六十四萬一千七百名為未婚媽媽所生,創下非婚生子女的最高紀錄。

     美國去年的非婚生子女比二零零五年增長了將近百分之八,並且比二零零二年增長了百分之二十。主要的未婚媽媽年齡集中在二十五歲至二十九歲之間,這一年齡群的女性比前一年增加了百分之十。

     在少女方面,美國自一九九一年少女生子比率達到百分之六點一八的最高峰以來,已持續十四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四,但去年卻又再度上升百分之三。

     美國十五歲到十七歲少女分娩的比率,在去年上升百分之三;十八歲到十九歲則上升百分之四。

     疾控中心表示,目前判斷這是否是一項新趨勢,仍為時太早,但是這項數字的改變值得注意。

     另外報告指出,去年美國剖腹生產比率也創下最新紀錄,上升到百分之三十一點一,比過去十年增加百分之五十。 961205

聯合國刊物《難民》報導 數千越配悲歌 失婚淪為無國籍

中國時報 2007.12.03  林庭瑤╱台北報導

     聯合國發行刊物《難民》(Refugees)報導,越南配偶嫁到 台灣飽受夫家欺凌,尚未歸化前已放棄越南國籍,正處在尷尬階段時, 丈夫離棄,帶著孩子回越南 生活,卻淪為「無國籍人」。十年來,已有數千名嫁到國外的越南女子,美夢因此破碎。

     《難民》是聯合國難民事務高級專員公署(UNHCR)發行的刊物,今年九月號專題「無國籍人,奇怪的隱藏 世界」一文披露,越南女子嫁到台灣後,「失去了 丈夫,也失去了國家」,淪為「無國籍」的悲慘境遇。

     《難民》報導,一名廿七歲的阮氏越南女子十年前嫁到台灣,與夫家擠在狹小的房子裡,長年飽受酗酒的丈夫辱罵以及婆婆言語虐待。阮氏的先生要求她放棄越南國籍,在準備取得我國籍時,她 懷孕了,當時先生公司破產,把阮氏回越南。

     四年前,當知道阮氏懷的第二胎也是女兒時,丈夫斷然拋棄她。「他飛到越南找我,但知道我生了個女兒,他不但遠離,而且永遠地消失了。」阮氏訴說遭遇時,還用手帕頻頻拭淚。

     阮氏自此生活陷入泥淖,因為已放棄越南國籍,喪失在母國的所有權利,包括合法 工作與社會救助。如今阮氏與兩個女兒漫無目的漂流,即使有血緣關係的證明文件,都不被越南政府承認。

     阮氏的大女兒是中華民國國籍,不能就讀越南的公立學校,只能在昂貴的私校就讀。她語氣消沈地說,「我必須往返台越兩地,為兩位女兒申請簽證及安排 教育希望可以取得必要文件,讓大女兒到公立 學校讀書。」

     《難民》報導稱,十年來,已有數以千計的越南女子嫁到包括台灣在內的其他國家,但當她們回到越南,卻淪為無國籍的窘境。這類台灣的越南女子有多少人,台灣 內政部目前並沒有具體的統計數字。

     根據我國《國籍法》規定,外籍配偶要歸化為本國籍,必須放棄原有國籍。在現實層面上,這些越南配偶在申請階段中,有些因離婚回到越南,但恢復越南國籍困難重重,使她們及子女陷入無國籍的窘境。

     另根據《難民》報導指出,胡志明市越南婦女會最近 調查發現,有高達八十六%的跨國 婚姻是因為經濟因素。但隨著越南 經濟榮景一片看好,受高教育的都會女子已很少為了錢離鄉背井,只剩下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未受教育的赤貧鄉下女子,願意嫁到 國外

北市嬰兒出生率創新低 人口結構加速老化

2007.12.03  中央社

     台北 衛生局今天公布統計報告,近十年嬰兒 出生率由民國八十六年的百分之十三點五,九十五年降到百分之八點一,全國平均生育率為一點一人,北市只有一人;六十五歲以上老年人口,由八十六年二十三萬人,九十五年增加到三十一萬人,「 少子高齡化」對社會 經濟結構將造成重大衝擊。

     近十年來,生育率除了八十九年是農曆龍年略有回升,每年都一直下降,十四歲以下人口由八十六年的五十四萬人,逐年降低到九十五年的四十三萬人,十年來減幅達百分之十九點七。

     從各行政區分,近十年來出生率都是下降的趨勢, 內湖區降幅最大,由八十六年的百分之十五點六,降到九十五年的八點四。

     各國內其他主要城市相較,全國平均出生率為百分之九, 台北市為百分之八點一,低於台北縣的百分之八點七,略高於高雄的百分之七點八。

     與各國出生率相較,台灣平均出生率為百分之九, 日本為百分之八點四,南韓為百分之九,新加坡為百分之十, 美國為百分之十四,英國為百分之十二。

     衛生局表示,人口為 國家基本要素之一,數量和素質的分布,關係 國家的發展,如果人口持續老化 未來經濟和社會將造成重大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