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1月19日 星期三

韓國人口出生率 世界最低

【朝鮮日報╱吳允熙╱朝鮮日報中文網提供】

據瞭解,韓國人口出生率在世界上最低。韓國人口保健福利協會12日公佈的《2008年世界人口現狀報告書》顯示,據調查,韓國15至49歲育齡婦女的生育率為1.2人。 這一數值在聯合國人口基金會(UNFPA)調查的156個國家和地區中排在倒數第2位,僅高於香港的出生率(0.96人)。如果考慮到香港是一座城市,事實上是排在最末位。韓國成為出生率最低的國家尚屬首次。去年,韓國的出生率是1.19人,在低出生率國家中排在第4位。

韓國的出生率不僅低於世界平均出生率(2.54人),而且低於美國、英國等發達國家平均值(1.6人)。北韓的出生率為1.85人,在低出生率國家中排在第47位。

韓國總人口為4840萬,比去年增加了30萬,在世界各國家和地區人口排名中列第26位(去年列第25位)。人口福利協會解釋說:「儘管韓國的出生率本身略有提高,但全世界的出生率正在呈現升高的趨勢,因此排名相對下降。據分析,總人口增加的原因在於出生率提高和平均壽命延長。」

韓國國民的平均壽命為男性75.1歲(第29位)、女性82.3歲(第16位),排名比前一年分別上升1和2個名次。北韓平均壽命為男性65.1歲(第90位)、女性69.3歲(第98位),與接受調查的156個國家和地區的平均壽命(男性65.1歲,女性69.6歲)相近。男性和女性壽命最長的國家和地區分別是香港(79.5歲)和日本(86.2歲)。

【2008-11-13/朝鮮日報中文網】

銀色商機金礦 新加坡搶著要

【劉凱平】

2006年5月美國CNN電視台在英文時代雜誌刊登跨頁廣告,廣告中提到27年後(2035年),人類平均壽命有可能會延長到140歲,屆時有人可以為75歲高齡的孫子舉行生日派對,誇張的講,八代同堂可能不是夢。

有趣的巧合是,主導性一向極強的新加坡政府,在當年11月,就由政府主導成立了一個銀色工業委員會(Silver Industry Committee, 簡稱銀工會),開始積極爭取人口高齡化所引發的商機,企圖在高齡人口時代強化新加坡在亞太地區主導地位,並爭取高齡化所帶來的商機。

今年1月10日到13日,新加坡的銀工會在總理辦公室輔導下,動員四個政府部門資源,舉辦了一個國際「銀色產業論壇及展覽」,活動涵蓋四大產業分別是:理財規劃、科技、健康醫療及休閒育樂。

論壇邀請到世界知名的諾貝爾經濟學得獎人羅伯默頓(Robert Merton)、ipac理財顧問公司董事長艾倫(Arun Abey)及新加坡國家領導人李光耀演講,來自全球的出席者高達500人;展覽由四大產業業者參加,展出的產品及服務內容全都是針對銀髮消費者所設計,政府一面動員產業參加展出,一面動員退休高齡國民免費參觀展覽接受新觀念。

筆者代表國際總會理財顧問認證協會理事會,應邀參加此一國際會議及展覽活動,親眼見到國際金融中心的新加坡,在全球快速高齡化的嚴峻挑戰下,政府出面積極因勢利導產業、教育百姓、強化國家競爭力,希望轉危機為商機,由銀變金的強烈企圖心,不禁嘆為觀止。

高齡化是危機嗎?這個問題從日韓兩國老年人晚景淒涼的現象,就不難找到答案。日本奈良縣吉田寺是極富盛名的寺廟,但是法新社2005年2月報導,每年寒冬之際有上萬日本老年人到廟裡拜佛祈求菩薩恩賜自己能夠早一些安樂死,原因是自己活得太久,健康依舊,但是退休金已然告罄,兒女長年照顧高齡父母也到了彈盡糧絕自身難保的地步。

2005年10月,南韓媒體報導,2003年南韓有2,760位65歲以上老年人自殺,自殺率高居OECD30個國家第一名,是日本老人的兩倍,美國老人的十倍。日本、南韓是進步國家,也是相對富裕國家,這些國家的老年人晚年生活竟然如此不堪。

嬰兒潮世代20年內全部都將成為退休人口,確定銀髮生活是我們生命中的金色年代這件事,如果不能比工作更重要,起碼也應該和工作重要性等量齊觀。 新加坡政府風格容或有爭議之處,但是如何維持我們老年生活的尊嚴,則確實是每一個人無法迴避的家庭作業。

(作者是弘利證券投資顧問公司總經理)

【2008-01-21/經濟日報】

桃縣國中還增班!教部驚訝

教育處昨天完成國中小學班級數統計,國小一至六年級受少子化影響,較去年減33班,但國中仍增加19班。桃園市中山國小102班、3391人,仍居國小人數之冠,桃園國中93班3269人,連續兩年成為全縣「最大」的國中。

教育處表示,國小受少子化衝擊,減班是普遍的現象,桃縣因工商業蓬勃發展,過去人口明顯成長,班級數是全省不減反增的唯一縣,不過少子化效應終於在今年國小新生顯現,去年小一新生2萬7600人,今年減少2700人,比去年減少33班。

全縣國中新生增加了19班,教育處國教科形容「連教育部都驚訝」,工商業發達,遷入人口增加是主因,從學校增班情形分析,不難看出家長選擇意願,例如桃園市新設校最多,招生競爭最激烈,一度是全縣人數最多的中興國中,今年仍有83班,但人數已連續2年不及桃園國中,建國國中一年級今年增加8班,這和學校建立特色,吸引學生就讀有關。

另外,沿海四鄉大園國中也增班,總班級數達68班,是沿海規模最大的學校。教育處表示,針對增班造成教室不足的學校,已要求學校在入學作業編訂前,就通知家長調整作業,減班的學校要積極宣傳學特色、績效,老師也要自我提升,以求各校能夠均衡發展。

【2008/09/10 聯合報】

北市洲美、大龍、明倫國小 將廢併校

受少子化的影響,國小學生數越來越少,台北市教育局擬針對學生數較少的學校,進行減班、併校、廢校、遷校,將分三階段進行。近程將首推大龍與明倫國小併校、洲美國小廢校,預定在民國101年完成,潭美國小將在104、105年遷校。

中、長程則規畫將10班以下小校進行整併,像陽明山區及其他地區小校以分校方式因應,減少人事支出。

教育局國教科統計,今年國小新生數以洲美、平等國小的9人最少,大佳、泉源、大屯的12人緊追在後,敦化國小新生472人最多;若以全校人數來看,光復國小的3164人最多,湖田國小全校學生僅63人最迷你。

國教科科長謝麗華表示,少子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教育局日前開會擬針對學生數較少的學校,進行併校、廢校、遷校的計畫。

近程將完成大龍國小與明倫國小的合併案,預計在101年完成;洲美國小則因位在士林、北投科技園區開發案的預定地內,將在101年廢校,學生將遷往臨近的文昌、文林國小。

明倫國小校長陳瓊雲表示,關於大龍與明倫併校的消息很早就傳出,但學生、家長、教師都不贊成,尤其是家長質疑,市內明明有很多學校學生數甚至不到明倫的一半,為什麼是明倫併校,而非其他學校併校。

洲美國小校長徐建華說,當地長年限建、限制開發,學生來源深受影響,隨著科技園區的開發,對地方也許是個契機,目前全校國小含幼稚園有105人,未來併校後,學生若因離校太遠,無法步行上學,將協調教育局派交通車接送。

謝麗華說,潭美國小因地理位置偏遠,交通不便,擬在104、105年遷校,遷往新民路一帶;大佳國小則因地鄰大佳河濱公園,教育局有意在大佳國小兼設水上運動中心,以有效利用學校閒置空間。

【2008/09/10 聯合報】

2008年11月17日 星期一

屏縣人口數續降 僅2鄉鎮略成長

自由時報20080919
崁頂鄉由於福利好、又有明星學校,因此人口數年年成長。(記者葉永騫攝)

〔記者葉永騫╱東港報導〕屏東縣人口數每年約以近5千人的速度減少,33個鄉鎮市中除了崁頂、東港有些微成長外,其他鄉鎮市都持續減少,崁頂鄉長鄭志成表示,崁頂鄉因為福利好,加上小孩為了就讀學校遷入,人口數才會增加。

根據戶政事務所統計,屏東縣人口數今年已降到88萬6千人,每年以近5千人的速度外流及下降,人口數下降的原因相當多,但少子化趨勢及工作機會不多是主要因素。

不過在全縣中卻有兩個鄉鎮市逆勢成長,其中崁頂鄉連續5年都是正成長,5年來增加了約1千5百人,現在的人口數達到1萬7千人,東港鎮則是連續4年維持上升,但是幅度並不大,4年來只有增加2百餘人,算是維持平盤,車城、林邊等鄉鎮則是以每年約2百人的速度減少,今年車城鄉更是跌破1萬人,對於車城鄉的整體發展應會有重大影響,不但相關的補助款可能減少,連鄉民代表席次也可能一下子就少了4席。

崁頂鄉長鄭志成表示,人口數愈來愈少是一種趨勢,而崁頂鄉人口數增長不是因為出生率比較高,而是因為就學及相關福利措施影響,例如,該鄉鼓勵鄉民在地工作,提供各項優惠,鄉民遷出的意願低,加上南榮國中的升學率高,鄰近鄉鎮的家長為了讓子弟到南榮國中就讀,因此將戶籍遷到崁頂鄉,人口數才會維持上升。

東港鎮長王憲昭認為,東港鎮能夠維持人口數正成長,與就業機會和就學有很大關係,吸引鄰近鄉鎮人數遷入,但是出生率並沒有增加,未來還有努力空間。

2008年11月5日 星期三

戰禍少 人命長…未來地球見光明

自由時報20070911

〔編譯鄭寺音╱法新社聯合國十日電〕聯合國十日公佈的報告指出,地球雖然面臨全球暖化、水資源、能源、失業率、恐怖主義等艱鉅挑戰,但將來戰爭會減少、壽命延長,識字率增加,地球的明天遠比今天光明。

位於東京「聯合國大學」轄下的「美國委員會」,十日發表「二○○七年未來狀況」報告,報告說,雖然伊拉克與達佛等人間慘劇佔據新聞頭條,但事實上,世上多數人生活和平,過去十年間衝突其實已大幅減少。

過去十一年來,聯合國大學每年均邀集全球兩千四百多位政策制定者、未來學家與最富創意人士的智慧,為未來勾勒輪廓。這也是史上規模最大、延續最久的未來研究計畫。

報告指出,非洲的衝突事件,從二○○二年最高峰時期的十六件,銳減到二○○五年的五件,世界各地的難民數目也在減少。報告指出,舉凡壽命延長、嬰兒死亡率降低、識字率提升、國民生產毛額增加、網路使用率提高等,都是未來世界的正面發展;不好的方面則包括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恐怖主義、貪污、全球暖化、失業率與投票人口比率降低等。

報告也顯示不平等的情況持續存在,世界上二%人口擁有全球五成財富,而全球最貧窮的五成人口,財富卻只佔全球的二%。

全球前兩百二十五位大富翁的身家,相當於全球最貧窮的二十七億人的財富總和,這些人佔全球人口四成。

報告警告說,如果不能解決貧富差距、新興疾病、有組織犯罪等跨國挑戰,以及缺乏水源與可耕地、大量移民、氣候變異劇烈、經濟混亂等災難,可能讓世界前景一片灰暗。至於解決之道,則必須擬定全球能源發展計畫,進行海水淡化研究,與重整教育系統。

2008年11月4日 星期二

印度農村男女比例失衡 買妻風氣盛行

據社會學家表示,印度農村社會重男輕女的結果,造成男女人口比例嚴重失衡,處處都是「超男」現象,迫使男人花錢向貧困人家「購買」女人為妻,但這樣的女人到了男方家庭後命運悲慘,甚至有人淪為男方家裡所有男人的共享財產。

據印度國立旁遮普大學女性研究中心研究員考爾今天表示,在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下,數十年來,無數家庭利用產前性別鑑定,得知胎兒性別後,立即墮掉女胎,造成如今社會畸形現象,女人就如同生子的機器。

考爾是在接受媒體訪談時作了上述表示。她說:「生不出兒子的女人,通常不是被趕回娘家,就是被拋棄甚或被男方轉手再賣給別人。」

女性研究中心另一名研究員蘇坦娜也表示,買來的女孩,在男方家裡絕對無法享有平等地位,沒有任何權利,就如一件商品,不斷的被使用,有時甚至淪為男方家庭所有男性的共享財產。

考爾又指出,男方花錢從外地購買女性,並不能解決當地男女人口比例失衡現象,因為這些女性被買來是要生出更多的男性。

在男女人口比例失衡嚴重的旁遮普省,二十七歲農村青年辛赫也接受媒體訪談表示,他和他的叔父一樣,也是用兩萬五千盧比(約新台幣一萬七千元),向印度東部最貧困的比哈省買了一個女人回來為妻。

辛赫說,「你別無選擇,如果不買一個女人回來,你就沒有兒子,就沒有人能夠繼承你的財產」。他表示,包括他居住的村落,旁遮普省幾乎每個村落都有不少「買來的女人」。

  據辛赫表示,通常被買賣的女孩,年齡在十二歲至十七歲之間。

辛赫的嬸母黛維也是「買來的女人」。但她表示,印度貧困人家很願意出賣女兒,因為不但不必付出嫁女需要的龐大嫁妝,反而可以得到一筆金錢。 

印度社會至今仍然存在女性出嫁必須伴隨龐大嫁妝的習俗,否則到了夫家,常有受夫家欺凌、索錢之虞。有關婦女因嫁妝不足而遭夫家迫害或自殺死亡事件,在印度是司空見慣。

政府因此訂立「反嫁妝法」,希望保護女性,但在積習已久的傳統習俗下,成效甚微。

印度上次在二零零一年的人口普查,全國男女比例是每一千名男性,有九百三十三名女性,旁遮普地區男女比例是男性每一千人,女性有七百九十三人。

但英國人道救援組織「行動救援」今年六月發表一份「失蹤女兒」調查報告說,印度重男輕女的文化傳統,導致女嬰遭墮胎和遺棄死亡的案件層出不窮。報告說,在旁遮普省,平均每一千名男孩僅有三百名女孩。

【2008/10/21 中央社】

2008年11月3日 星期一

戶口制度改革 自由遷徙還早

大陸農村問題,主要體現在農民的物權、公民權和社會保障權上。如果說中共十七屆三中全會在土地制度改革上,小進一步,則透過戶口制度改革增加農民的公民權利,顯然進步不大。

一國兩制不平等

中共建政五十年,有一個事實存在的「一國兩制」:即農村與城市、城裡人和鄉下人,透過戶籍制度,在社會管理上形成的「兩制」。城鎮人叫「居民」,持有的是「非農業戶口」;農村人叫「農民」,持有的是「農業戶口」。因戶口的不同,形成就業、醫療、教育、住房、社會福利等一系列城鄉不平等待遇。

由於這種「一國兩制」,造成城市和農村差距拉大,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拉大。以去年為例,農村人均收入是四千一百四十元人民幣,城鎮居民人均收入,則是高達一萬三千多元。

流動兒童問題多

全大陸有二億二千萬農民進城市工作,被稱做「農民工」,他們不能享受城裡人的種種待遇,子女被分成兩大類,包括五千萬待在鄉村的「留守兒童」,及數千萬跟隨父母的「流動兒童」。在不平等教育、醫療制度下,近億名兒童的問題,可能比數億農民工的問題還大。

十七屆三中全會勾出「城鄉一元化」的藍圖,落實到決定文件中,叫「城鄉統籌發展」,列出「五個統籌」,其中最急迫解決的,就是城鄉社會管理統籌;社會管理統籌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戶口制度改革。

改革一步到位難

近三年,大陸多地試驗戶口制度改革。從雲南到湖南,從北京到深圳,有的改出點名堂,有的改了一半又退回原處。其中最大膽的是浙江嘉興,宣布從這個月一日起,取消兩大類戶口分類管理制度,全市城鄉居民統一為「居民戶口」。

就算最大膽改革試驗,只解決「名」的問題,未能突破「實」禁區。中共中央的決定文件,只提推進戶口制度改革、中小城市的落戶放寬,還強調已在城鎮居住和就業的農民,要「有序轉變」為城鎮居民。

從另一個角度看決定文件,反映大陸戶口制度改革,相當艱難,即使改革啟動,也別指望一步到位,全大陸統一。農民未來能夠有「遷徙自由」,但仍不能「自由遷徙」。戶口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先對已進城的農民,還以居民權;先對中小城市的戶口解禁,何時全大陸戶口能統一,得「摸著石頭過河」,看一步、走一步。

【2008/10/24 聯合報】

中國人口總量 2010年將控制在13.6億

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李斌今天說,到二○一○年,中國人口總量(不含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臺灣省)將控制在十三點六億人以內;到二○二○年人口總量控制在十四點億人左右;以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為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創造良好人口環境。

李斌在此間召開的「改革開放與人口發展論壇」所做的演講稱:受人口慣性增長的影響,今后十幾年,中國內地總人口每年仍將凈增八百萬人左右,到二○三三年左右達到峰值十五億人。穩定低生育水平、控制人口數量仍然是現階段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務,必須保持人口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

她提出,要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人口與資源、環境相協調。在生產方式上,實行雙資源優化組合,充分利用人力資源,節約利用物質資源,形成在科技進步創新基礎上的資本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并重的產業結構。在消費方式上,倡導適度儲蓄、適度消費,建設節約型社會。在分配方式上,兼顧公平和效率的統一,不斷完善分配制度,使廣大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特別是使為社會做出貢獻的群眾優先享受改革發展成果。

李斌指出,經過三十年的努力,中國實現了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長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長的歷史性轉變,婦女總和生育率從實行計劃生育前的五點八下降到目前的一點八左右,使中國十三億人口日推遲四年到來,有效緩解了資源、環境的壓力,有力促進了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促進了民生改善,實現了由貧困到溫飽再到總體小康的歷史性飛躍。

她說,由于實行計劃生育,中國人口撫養比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創造了較長時間的人口紅利期,對經濟持續較快增長的貢獻率達四分之一以上,同時使人口對資源、環境的壓力得到有效緩解。去年全國人均GDP達到二千四百美元。據測算,如不實行計劃生育,只有一千八百多美元,人均耕地、糧食、森林、水資源、能源等將比目前減少五分之一以上。

此外,人口生存和發展狀況明顯改善,人口平均期望壽命從改革開放之初的六十八歲提高到目前的七十三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十五歲以上國民人均受教育水平從四點五年提高到八點五年,高于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五歲以下兒童死亡率降至千分之十八點一,孕產婦死亡率降至十萬分之三十六點六。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已由一九九○年的第一百零五位上升至去年的第八十一位,躋身于世界中等發展國家水平的行列。

【2008/10/23 中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