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與其它四位金融界人士,最近拍攝一部紀錄片,名為「I.O.U.S.A」,探討美國預算、儲蓄、國際收支與領導權四大赤字,並預言美國將陷入破產困境。另因房地產跌價引發次貸風暴及二房危機,美國聯邦政府已擬定計畫,要為金融機構注資紓困,甚至進一步為二房發行的逾五兆美元債券提供擔保。在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聯邦政府成為最大、最終的風險承擔者,潛在負債猛增,最終要由納稅人及後代子孫承擔。台灣財政與金融敗壞比美國還嚴重,但未獲應有的重視。
此處先舉一例。今年上半年因政府將通過國民年金法,而勞保老年年金尚未完成立法,造成勞保搶退風潮,許多人希望勞保老年給付落袋為安,同時加入國民年金可月領三千。據勞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領取勞保老年給付總額達1423億,而同期勞保費收入僅8百多億,收支短差約6百億。迄今年6月底止,勞保基金總額降至3277億,據估計,如符合資格者現今都請領一次退,估需1兆元,勞保資金缺口達7千億。勞保改年金制後搶退風潮雖暫息,但估計19年後新制會破產。長期言,勞保基金不但無多餘資金進入股市護盤,5至10年內,甚至有強大賣股求現壓力。
世界各國受雇者老年退休或社會保險制度,有「確定給付制(DB)」與「確定提撥制(DC)」二大類,早年各國建立的制度以DB形式較多,近年則逐漸轉為DC。我國的原有勞保老年一次給付,固然屬於DB,而新制勞保老年年金,卻仍然是DB,財務風險由政府承擔,不符國際潮流。DB制度下,受益人給付是確定的,但因政治壓力,收取的保費偏低,因此有提撥不足、潛在財務虧損問題。換言之,現今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及美國),退休及社會保險制度,有濃厚「隨收隨付」性質。這種制度設計,在人口結構呈正的金字塔(即年輕人比老年人多)時,可順利運作,因繳錢者多,領錢者少,對第一批享有退休金或社會福利者,猶如白吃的午餐。問題在於二戰後嬰兒潮世代即將步入老年,大量退休,向政府及保險機構大量領錢支應退休生活之需,此時「圖窮匕現」,在人口結構呈「倒金字塔形態(即老年人比年輕人多)」,各類退休基金即將破產的殘酷事實,必須面對。
依巴菲特看法,人口老化會造成社會很大財務壓力。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亦持同樣主張,並據以判斷美國未來廿年通膨率及實質利率會比過去廿年高很多。此在學界已漸形成共識,只有政客們假裝沒看到,因為提高社會保險保費及削減退休給付,是退休金體制免於破產的唯一可行作法,但兩者都會觸怒選民,因此政客假裝人口變遷問題不嚴重,只求「問題不要在我任上爆發」。扁政府如此,馬政府也差不多。此由賦改會以減稅為主軸,以及勞保年金制度設計採「高給付、低保費」可知。
政府前述短視、不負責任態度,會對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美國經濟學家Poterba很早就提出所謂「金融市場溶化論」,指出老年族群退休後,要出售股票、債券甚至房地產,以供養老支出,此將使股、債、匯及房地產價格下跌,金融市場溶化、受創。尤有甚者,退休基金在財務精算時,都要設定預期報酬率,在過去股、債市繁榮時,大家樂觀估計有高的報酬,可少提撥。但人口老化帶來的金融市場溶化效果,會使投資報酬率下降,甚至由正轉負,此將加速退休金及社會保險體制崩潰,而政府須承擔最終財務風險。這就是巴菲特、葛林史班最擔心的問題。我國刻正推動賦稅改革,台灣人口快速變遷及金融市場溶化論,亦須嚴肅納入考量。經建會本周稍早提出的最新人口推計,比二年前所作推計更樂觀,認為台灣人口負成長時程可大幅延後,顯然賦政會及經建會均未面對殘酷現實,令人憂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