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4日 星期日

觀念平台─便利背後的剝削

  • 2008-08-15 中國時報 【藍佩嘉】

     便利,是都會台灣生活特色。從歐美國家來的朋友總是嘖嘖稱奇,台北每個街角都有便利商店,可以買雜貨,還可以付水電費、租DVD、更新駕照;大小服務全年無休、全天候待命,我們可以在半夜喝咖啡、配眼鏡,也可以在凌晨時逛書店、唱KTV。

     消費者享受的便利,背後有著勞動者的血汗。從事服務工作的人員通常工時偏長,夜班或假日工作,也使得他們更難平衡工作與私人生活或家庭責任。業者為了降低勞動成本以及增加人力調度上的彈性,這些工作往往以時薪的方式給付,偏好雇用學生、社會新鮮人或是非全職工作的中年婦女。

     事實上,彈性化的勞動條件不只發生在「打工族」的身上,外包、約聘、兼職雇用、人才派遣等雇用型態,已經廣泛地出現在各行各業裡。學校與公司的清潔保全工作,多已經外包給大型的保全清潔公司。在低價競標的遊戲規則下,承包單位必須盡量壓低成本,比方說以更精簡的人力,來分擔更多的勞務。

     外包業者也透過吸納消費者的方式,來協助監控勞動與降低管理成本。我們系館廁所的門口貼著清潔公司的公告,歡迎使用者隨時來電通報清潔的不確實。雖然我真怕髒廁所,但要撥打此專線時卻很猶豫,因為我知道,清潔工通常被指派過多的清潔地點,可能正疲於穿梭在不同的系館間。

     幫我搬家的中年男工說,勞退新制實施後,搬家公司為了逃避提撥退休金的責任,改以短期契約聘用,他失去底薪保障,連勞健保都要「掛工會」自行給付。搬家收入由公司與工人均分,但搬運過程中疏失或意外造成的賠償則由工人全額負擔。聽他這樣說,在搬家公司要消費者填寫的滿意度問卷裡,我實在不好意思抱怨,他因為趕著完成搬運而不小心撞歪的燈。

     據台大社會系柯志哲教授調查,國內企業採用「非典型工作型態」比率逐年提高,正職工作機會已降低到四○%左右,這樣的趨勢在勞動力成本偏高的服務產業中尤為明顯。然而,這些「非典型工人」的勞動權益,一直沒有受到台灣總工會與大型工會的重視。

     由一群年輕人組成的「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在過去幾年裡,積極關懷與支持「部分工時者」的勞動權益,如速食店、超市、超商、大學研究助理,校園清潔工等。最近,他們以排隊杯葛的方式,抗議八十五度C連鎖咖啡的加盟店有多項雇用條件違法,除了打工族最常遭遇的薪資不足(二○○七年七月起,勞委會已將基本時薪由六十六元調高為九十五元),還有超時工作、無加班費、無勞健保、未提撥勞退金、私定罰則扣薪等問題。此個案實是冰山一角,該組織也開始串連打工族,醞釀成立「零售業員工工會」,以更全面的方式爭取邊緣勞動者的權利。

     作為消費者,我們都希望享受更多的便利以及更好的服務,然而,在一聲聲清脆的「歡迎光臨」背後,可能有著因彈性化而增強的勞動剝削。只有快樂的勞工,才能提供優質的服務,作為消費者的我們,應責無旁貸,支持服務業勞工的工會組織與權益保護。

這是人口問題,更是經濟問題

  • 2008-08-22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台灣近年出生人數驟降,平均一年的新生兒人數已不到民國70年代初期的一半,日前經建會公布的人口推計報告更顯示,台灣將自民國116年起進入人口負成長階段,此後20年內台灣人口將劇減200萬人。

     台灣人口密度高居世界第二,交通擁塞,生活空間窄小早已令人頭痛不已,因此人口減少的消息乍聽之下似乎不算壞事,直覺上人口少個200萬,都市空間變得寬敞,交通一路順暢,看名家畫展也無需再排隊苦候數小時,如此生活,豈不樂哉?

     依美國人口資料局的統計,台灣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居住630人,這個密度是美國的20倍,是多數歐洲國家3倍日本的2倍,人口密度過高確實造成台灣環境極大的負荷,但是人口問題非僅是一社會、交通、環境問題而已,更是一個經濟問題。經濟學家凱因斯曾於二戰前發表論文指出:人口成長與經濟繁榮密切相關,人口成長緩慢的國家,容易導致失業及不景氣。

     凱因斯的憂慮與早他一百多年前的馬爾薩斯剛好相反,馬爾薩斯在1798年出版的《人口原理》直指人口成長太快,全球糧食將不敷所需而形成災難,凱因斯則是擔心人口成長太慢,難以創造需求而致經濟衰退。顯然馬爾薩斯是從長期的觀點來看待人口與經濟的問題,因此主張人口成長必須受約束,反觀凱因斯則是從短期的觀點出發,因此主張人口必須適度成長,才能提振一國經濟。兩人的見解看似矛盾,其實是彼此互補,可做為政府長、短期人口政策的指引。

     台灣於民國70年代,每年新生兒平均高達35萬人,人口增加雖加重環境的負荷,但也促使家庭消費支出快速成長,對於具有高儲蓄率的國家而言,人口成長確實成了創造消費需求的重要動能,民國70年代台灣民間消費平均年增率達8.2%,經濟成長率高達7.9%,這皆與台灣人口的快速成長息息相關。

     反觀近年台灣每年新生兒人數已降至20萬,人口成長緩慢使得民間消費動能流失,許多與幼兒有關的產業經營日趨困難,近七年民間消費成長率已驟降至2.3%,經濟成長率僅3.8%,顯示人口成長的緩慢確實如同凱因斯所言,容易導致經濟不景氣。

     然而,近年的台灣人口只是成長慢了點,其對景氣的影響即已如此之巨,十多年後台灣人口轉為負成長,其收縮景氣的效果如何?自是不言可喻。這也是為什麼台灣人口負成長會令人深以為憂的原因。人口負成長紓解人口密度,紓緩了都市空間確實是好事,但其收縮需求所引發的消費下滑、失業上升,投資停滯就不是好事了,這也就是凱因斯所以主張人口應維持適度成長的原因。

     台灣人口成長趨緩的問題愈來愈明顯,新生兒的人數年年創新低,估計今年將跌破20萬人,面對這一處境,行政院所提的青年安心成家方案用意雖佳,但根本難以創造誘因,試想誰會為了兩年房貸免息的區區小錢去結婚生子?結婚生子是人生長期重大的決策,政府卻擬以短期的區區小利相誘,豈能有成?日前經建會建議給予每位新生兒18年的長期租稅抵減誘因,這才是對症下藥之策,但是從行政院態度冷淡看來,劉內閣恐怕還沒有理解人口負成長的嚴重性。

     深入探討,可以發現近年台灣人口成長趨緩與經濟不振,其實是互為因果,先是由於朝野經年政治爭鬥,經濟前景不明,導致青年人因為生不起、養不起而怯於結婚生育,如此所形成的人口快速下滑,又造成消費疲弱不振,進一步加深台灣經濟困境,終致中產階級流失、貧富日趨兩極,生育率進一步下滑。

     因此解決人口負成長,除了釋出長期的生育鼓勵措施外,創造一個充滿希望的台灣經濟,使年青人有安定的工作當是更為緊要,也只有在這樣無後顧之憂的大環境下,人口與經濟的良性發展,才可望水到渠成。

人口變遷與金融市場溶化論

  • 2008-08-24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美國投資大師巴菲特與其它四位金融界人士,最近拍攝一部紀錄片,名為「I.O.U.S.A」,探討美國預算、儲蓄、國際收支與領導權四大赤字,並預言美國將陷入破產困境。另因房地產跌價引發次貸風暴及二房危機,美國聯邦政府已擬定計畫,要為金融機構注資紓困,甚至進一步為二房發行的逾五兆美元債券提供擔保。在金融危機發生後,美國聯邦政府成為最大、最終的風險承擔者,潛在負債猛增,最終要由納稅人及後代子孫承擔。台灣財政與金融敗壞比美國還嚴重,但未獲應有的重視。

     此處先舉一例。今年上半年因政府將通過國民年金法,而勞保老年年金尚未完成立法,造成勞保搶退風潮,許多人希望勞保老年給付落袋為安,同時加入國民年金可月領三千。據勞委會統計,今年上半年領取勞保老年給付總額達1423億,而同期勞保費收入僅8百多億,收支短差約6百億。迄今年6月底止,勞保基金總額降至3277億,據估計,如符合資格者現今都請領一次退,估需1兆元,勞保資金缺口達7千億。勞保改年金制後搶退風潮雖暫息,但估計19年後新制會破產。長期言,勞保基金不但無多餘資金進入股市護盤,5至10年內,甚至有強大賣股求現壓力。

     世界各國受雇者老年退休或社會保險制度,有「確定給付制(DB)」與「確定提撥制(DC)」二大類,早年各國建立的制度以DB形式較多,近年則逐漸轉為DC。我國的原有勞保老年一次給付,固然屬於DB,而新制勞保老年年金,卻仍然是DB,財務風險由政府承擔,不符國際潮流。DB制度下,受益人給付是確定的,但因政治壓力,收取的保費偏低,因此有提撥不足、潛在財務虧損問題。換言之,現今許多國家(包括台灣及美國),退休及社會保險制度,有濃厚「隨收隨付」性質。這種制度設計,在人口結構呈正的金字塔(即年輕人比老年人多)時,可順利運作,因繳錢者多,領錢者少,對第一批享有退休金或社會福利者,猶如白吃的午餐。問題在於二戰後嬰兒潮世代即將步入老年,大量退休,向政府及保險機構大量領錢支應退休生活之需,此時「圖窮匕現」,在人口結構呈「倒金字塔形態(即老年人比年輕人多)」,各類退休基金即將破產的殘酷事實,必須面對。

     依巴菲特看法,人口老化會造成社會很大財務壓力。美國前聯準會主席葛林史班亦持同樣主張,並據以判斷美國未來廿年通膨率及實質利率會比過去廿年高很多。此在學界已漸形成共識,只有政客們假裝沒看到,因為提高社會保險保費及削減退休給付,是退休金體制免於破產的唯一可行作法,但兩者都會觸怒選民,因此政客假裝人口變遷問題不嚴重,只求「問題不要在我任上爆發」。扁政府如此,馬政府也差不多。此由賦改會以減稅為主軸,以及勞保年金制度設計採「高給付、低保費」可知。

     政府前述短視、不負責任態度,會對總體經濟及金融市場產生何種影響?美國經濟學家Poterba很早就提出所謂「金融市場溶化論」,指出老年族群退休後,要出售股票債券甚至房地產,以供養老支出,此將使股、債、匯及房地產價格下跌,金融市場溶化、受創。尤有甚者,退休基金在財務精算時,都要設定預期報酬率,在過去股、債市繁榮時,大家樂觀估計有高的報酬,可少提撥。但人口老化帶來的金融市場溶化效果,會使投資報酬率下降,甚至由正轉負,此將加速退休金及社會保險體制崩潰,而政府須承擔最終財務風險。這就是巴菲特、葛林史班最擔心的問題。我國刻正推動賦稅改革,台灣人口快速變遷及金融市場溶化論,亦須嚴肅納入考量。經建會本周稍早提出的最新人口推計,比二年前所作推計更樂觀,認為台灣人口負成長時程可大幅延後,顯然賦政會及經建會均未面對殘酷現實,令人憂慮。

2008年8月23日 星期六

人口負成長 代誌大條

聯合晚報昨天報導說,台灣人口十年內負成長。教育部要各大學成立危機小組,研討因應對策。有專家表示,其實最需要成立危機小組的,正是教育部。因為其他各級學校,都有招生困難的問題。

除學校外,全民健保也面臨問題。死亡多於出生,呈現老人多、年輕人少。老人看病需求大,根據健保資料,老人的平均醫療需求是全體國民平均需求的四倍,健保一向拿年輕人的保費,來挹注老人的醫療支出。如今老人多,年輕人少,有如「生之者寡,食之者眾」,健保收支益發失衡,短絀必然擴大。

如何鼓勵生育,健全人口結構,是政府必須嚴肅面對的挑戰。

【2008/08/19 聯合報】

人口負成長2026年 3人得養1老人

  • 2008-08-19 工商時報 【于國欽╱台北報導】

     經建會昨日發布最新人口預測,估計台灣在民國115年底(西元2026年)達到2,384萬人的高峰後,將於116年出現下滑,隨著人口年年負成長,青年人負擔逐年升高,扶養比由目前每7個青壯年養1個老年人,轉為每3.2人養一個老年人,這是一個警訊。

     經建會兩年前估計台灣地區總人口在107年底達到2,323萬人高峰後,於108年開始負成長,但經過兩年來國人生命表等相關統計重新修正後,昨日公布的預測顯示人口負成長將會晚一點到來。

     至於晚多久?經建會表示,若政府不採取任何措施,台灣人口將在112年達到高峰後轉為負成長,但若政府提出具體政策鼓勵年青人婚育,降低年輕世代對未來的不確定感,並協助讓生養託育相關產業升級,在生育率(平均每位婦女一生所生產小孩人數)由1.1人提升至1.2人的情況下,人口將至115年底達到2,384萬高峰後,於次年才轉呈負成長。

     而要提升生育率的首要工作,即是鼓勵結婚,將女性生涯未婚率由目前的19%降至18%,如此一來生育率若能提升至1.4人,將可緩和目前人口成長停滯的局面。

     經建會表示,台灣生育率由民國60年的3.7人、70年的2.5人,降至目前的1.1人,這不只是人口負成長的問題而已,而是人口結構已快速老化,6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所占比重已由1993年的7%升至10.4%,20年後(民國117年)更將升至22.5%,每五人就有一個老人。

     經建會認為這是一個嚴重警訊,目前年輕人較多,老年人較少,因此經濟重擔可以由較多人分擔,但隨著高齡人口升高,目前7.0個人扶養一位老人的比率將在115年轉為3.2人扶養一位老人,未來年輕人的負擔將大為提高。

     經建會警告,以目前生育率推估,十年內進入大學的人數將比現在減少9%,二十年內更將比目前大減38%,高等教育體系應儘速落實退場機制,並擴大招收海外學生,推動教育產業輸出因應。

2008年8月17日 星期日

新竹市居住人口與戶籍人口差距 全台之冠

(中央社記者黃彥瑜新竹市四日電)行政院主計處去年十一月所作國內遷徙調查統計結果顯示,新竹市居住人口達五十萬人,近五年人口增加五萬四千人,增加幅度居全台之冠。此外,新竹市居住人口大於戶籍人口達十萬兩千人,差距比率達百分之二十五點四七,也均居全台之首。

  新竹市主計處今天指出,設籍在新竹市的人口已於今年三月突破四十萬人。

主計處表示,從各縣市居住人口及戶籍人口差異情形觀察,全台僅新竹市、台北市、台中市、台北縣、桃園縣及台南市等六個縣市,居住人口大於戶籍人口。其中以新竹市差距十萬兩千人最多,差距比率達百分之二十五點四七,較前次調查結果的百分之十八點一八,增加七點二九個百分點。新竹市的戶籍人口與居住人口差距幅度增加、差距人數、比率及差距成長幅度,均居全台首位。

  主計處表示,近五年有八個縣市居住人口呈增加情況,新竹市近五年人口增加五萬四千人,成長幅度百分之十二點一一,為各縣市第一。

  主計處分析,新竹市公共政策實際、容納百川並廣結善緣,加上工商發達、良好的就業及就學環境等優質生活機能條件,贏得認同,也吸引許多新住民。

  主計處表示,在行政院主計處公布的國內遷徒調查中還有另一項發現,新竹市外流就業人口約一萬四千人,占全體就業人口百分之七點八三,比率為全台倒數第二位,僅略高於台北縣,大幅低於台灣地區整體平均的百分之十三點七一,顯示新竹市百分之九十二點一七的就業人口在地安居樂業。

  主計處表示,最新的工商普查統計結果顯示,五年來新竹市的工商服務業新增就業機會達八萬餘人,其中近九成為製造業的非傳統產業及服務業的知識密集型產業,突顯新竹市產業升級快速,深具潛力,吸引其他縣市的居民到此就業定居,淨遷入率達百分之七點三一,居各縣市第一名。970804

延退 衝擊國營事業生產力

  • 2008-08-17 工商時報 【侯雅燕╱台北報導】

     勞基法延長強制退休年齡至65歲正式實施後,對經濟部國營事業的人資計畫造成衝擊!預計未來5年,國營事業將有7,000人延後退休,相對而言,招募新血需求大為減少,國營事業擔憂如此將造成人力斷層,積極向經部建議,繼續核准國營事業定期招考。

     過去勞基法規定員工60歲就可退休,國營事業原本有許多屆齡員工計畫退休,以中油為例,該公司主管表示,今年有超過400人準備退休,但因勞基法強制延退制度突然施行後,其中商標有200多人要延後退休。

     特別是,原預估民國98年與99年是中油離退高峰期,在新規定上路後,此波高峰期將延後5年發生。

     台電情況亦然,台電主管指出,因勞基法新制緣故,預計5年後,台電一年恐有上千人要申請退休,最高可能達到1,800人左右。

     根據中油與台電初步估計,未來5年職員退休名額各為1,676人與1,054人。至於基層技術員部分,則尚未統計出來,若兩者加總起來,人數恐爆增。

     相關官員指出,一家企業若是充斥著等退休的員工,恐怕將會衝擊事業的營運效率。

     因此,台電積極向經濟部建議,為讓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業務發展逐年穩定成長,應隨時檢討各國營事業新進人力需求,並且要在這五年當中,適度同意讓國營事業能夠補實一些人才,以免發生人力的斷層。

     今年底前即將完成民營化的台船,將在完成民營化後,再招新人才。不過台船也希望,經濟部授權讓國營事業晉用新人,將有助於技術傳承,由這些將退休的員工教導新員工。

     對於國營事業人才延退產生的負面情況,經濟部高層表示業已將掌握狀況,為免讓國營事業發生人力斷層的現象,該高層官員指出,未來經濟部仍將隨時檢討各事業單位人力的需求,每年適度同意國營事業招聘新人計畫,避免發生有數年不招考,卻集中於某一年招考的狀況,導致造成人力不穩定,影響生產力與競爭力的情況發生。

延退潮 不利國家競爭力

  • 2008-08-17 工商時報 【薛孟杰╱台北報導】

     國營事業出現延退潮,但民間企業因受經濟不景氣影響,反而大量裁員。人力業者指出,許多民間企業都傳裁員或鼓勵優退,鎖定對象都是即將退休的資深員工或高層幹部,以節省退休金成本。業者認為,國營事業員工延後退休,將造成事業體新陳代謝遲緩,對國營事業整體競爭力經營效率並非好事,經濟部應予以正視。

     以台電為例,以往每年大約都會招考600名員工,但今年卻僅招考300名,研判就是受延退新制影響。由於工作機會粥多僧少,他預估今年台電錄取率將創新低。

     國營事業福利雖佳、又保證做到65歲,但1111人力銀行營運長吳睿穎分析,企業須均衡創新與穩健力,才能激盪精彩的企業文化,資深員工與新進員工代表兩種力量,如果待退員工比例太高,會對事業體質造成影響。

2008年8月15日 星期五

2039年 全美人口破四億

人口普查局14日公布預測報告,表示美國現有大約3億200萬人口,到2039年將突破四億人,到2050年達到4億3900萬人,人口組成將有很大改變,種族更多元,平均年齡大得多,白人比原先估計提早八年成為少數。

最近幾十年美國人口愈來愈多元,移民和少數族裔較高的出生率更加速這種演變。目前占美國人口大約三分之一的少數族裔,預計到2042年將超過美國人口的一半,到2050年更占54%,使白人淪為少數。

未成年兒童這種改變來得更快。目前美國兒童已有44%屬於少數族裔,到2023年將超過半數,到2050年更將占62%。預計屆時西語裔兒童將占美國兒童的39%,其次非西語裔白人占38%,非洲裔占11%,亞裔占6% 。

美國增加的少數族裔,絕大多數將是西語裔,非裔和亞裔人口可望分別增加大約60%。預計到2050年,非裔在美國人口所占比率將從14%增加到15%,亞裔從5%增加到9%。

自稱擁有至少兩種族裔血統的人口也可望增加兩倍以上,達到1620萬人,占美國人口的4%。

但是,人數龐大的嬰兒潮一代可望使白人在65歲以上人口繼續占多數。到2030年,嬰兒潮一代都將滿65歲以上;到2050年65歲以上人口將增加一倍以上,占美國人口的五分之一,遠高於現在的八分之一。

嬰兒潮一代老去也將影響美國整體年齡和種族平衡:到2050年,工作年齡人口所占比率將從63%減至57%,其中西語裔占30%,非裔占15%,亞裔占將近10%。

【2008/08/14 世界日報】

2008年8月10日 星期日

日本人對老年生活費問題感不安者大增

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一項有關社會保障的民調顯示,日本人老後感到不安的問題,以「健康」問題居第一,這與上次於公元兩千年實施民調的結果相同;但回答對「生活費」感不安的民眾卻大增,尤其年輕人對未來生活費感不安的有增加的趨勢。

厚勞省昨天公布於前年七月針對一萬一千零八十六名民眾施有關社會保障看法的民調結果。被問到「老後最感不安的問題」時,回答「健康」的民眾居最多,達百分之四十七點四,與上一次民調結果相同。但是,回答「生活費」的日本民眾,比上次民調結果大增六點五個百分點,為百分之三十三點三。

對老年生活費問題感到不安者當中,二十至二十九歲年齡層有百分之四十五,較上次民調增加十點四個百分點;三十至三十歲者有百分之五十點七,較上次民調增十一點四個百分點;四十至四十九歲者有百分之四十三點六,較上次民調增十二點七個百分點。

五十歲至七十歲年齡層者仍對「健康」最感不安,但是各年齡層的人對於「生活費」感不安者人數大增了約四至五個百分點。

認為未來收入的最大依靠是「政府養老金」者,在每個年齡層都佔第一名。二十至二十九歲年齡層為百分之四十三點九,三十至三十九歲年齡層為百分之四十七點七。

認為未來收入最大依靠是「本身或配偶的工作收入」者,二十至二十九歲年齡層為百分之二十一點,三十至三十九歲年齡層為百分之二十二點八。

這項民調也顯示,認為要讓政府維持社會保障的給付水準,同意本身不得不增加負擔額的人約有百分之三十五點二,此數字是上次民調結果的四倍。認為為了盡量控制負擔額,政府可降低社會保障給付水準的人約有百分之二十三點八,比上次民調減少了四十五個百分點。

【2008/08/06 中央社

明年起實施/古坑生育補助 1娃5000元

自由時報20080802

產婦或配偶需設籍1年

〔記者黃淑莉╱古坑報導〕出生率急速降低,古坑鄉民代表會1日通過婦女生育補助自治條例,產婦或配偶設籍古坑鄉1年,新生兒1人補助5000元,將於民國98年1月1日實施。

台灣出生率逐年下降,去年全國新生兒只有20萬人,創下全球倒數第1名,比10年前減少一半,古坑鄉長林慧如指出,古坑鄉現有人口3萬5000多人,近幾年每年約有300名新生兒誕生,較過去亦有下降趨勢,擔心人口負成長,古坑鄉代會於上會期通過每名新生兒5000元的生育補助。

公所依據鄉代會決議制定「雲林縣古坑鄉請領婦女生育補助自治條例」,昨日經鄉代會審議通過,林慧如表示,以每年300名新生兒估算,每人5000元,1年約150萬元。

產後3個月內提出申請

昨日通過自治條例規定,產婦及新生兒要在古坑鄉設籍,其中產婦設籍未滿1年或產婦為外籍,其配偶需設籍古坑鄉滿1年,設籍1年的認定以新生兒出生日往前推算1年,符合條件者需於產後3個月內提出申請。

懷孕6個月流產也可申請

若婦女懷孕滿6個月不慎流產或死產,且符合上述條件者,亦可檢附合法醫療機構之證明書提出申請;鄉公所表示,經公所審核通過者,每胎補助5000元,雙胞胎以上者依嬰兒數發給。

2008年8月6日 星期三

由美國及新加坡經驗談如何因應超少子化現象

  • 2008-07-27 工商時報 【工商社論】

     台灣近年「超少子化現象」引起廣泛關注,媒體對台灣第2300萬人誕生一事大幅報導。內政部表示將調整人口政策,在十年內把台灣總生育率的目標,由目前的1.1人,提高至經合組織(OECD)總生育率平均值(1.6人)。經建會副主委單驥表示,因應少子化將積極研議新措施,包括降低托嬰費用,並建議給予小孩長達十八年的租稅抵減。

     近年討論少子化的官方文件很多,但各項建議被採納付諸執行的卻很少,主因是大部分的人危機意識不足。且主政者及一般民眾,正為短期停滯膨脹及水患問題焦頭爛額,忙著救災、救火,對少子化等長期、結構性問題著力甚少。前總統陳水扁在過去八年對少子化問題可說一事無成,即為著例。政府甚至出現「掩耳盜鈴」等不理性作法,最近立院通過的勞保年金制及國民年金制,即為著例。制度設計者完全不考慮我國人口金字塔已由早年的「正三角形」,未來將改變為「倒三角形」,現在出生的小孩要負責養一大批老人。我們希望主事者有更寬廣的國際觀,提出簡單、有效、耗錢不多的措施,提升生育率。

     首先值得參考的是新加坡經驗。該國近年生育率雖下降,但仍比台灣高。由於本地婦女生育率走低,新加坡政府更努力吸引國際專業人士及白領技術人才移民。依該國制定的人口政策,新加坡未來總人口成長率,要維持過去廿年的平均水準,其重點仍在積極營造好的環境,吸引高品質移民。例如在兩岸三地甚受矚目的投資大師羅傑斯,雖在上海置產、香港購股,但他與妻子、女兒卻長住新加坡,雇用的保母及家庭教師則來自中國。羅傑斯說定居新加坡可兼顧好的生活環境,並與中、英文世界緊密接軌。如果台海兩岸日趨和解,開放三通直航,台灣努力改善公共設施,提升國民生活品質,且政府逐步放寬移民(含大陸技術移民)限制,靠外來力量提升人口數量與人口品質,確為較可行途徑。

     此外,新加坡還有一些措施值得效法。新加坡年輕夫婦如生育二個以上小孩,且繼續上班、繳稅,即可雇用外勞一名,直到小孩成年為止。此舉可減輕育兒負擔,提升婦女勞參率,也可促進婦女生育意願。由於新加坡外勞並無最低工資這類規定,因此婦女雇用外勞成本每月僅約新台幣一萬元。此舉可根本解決家庭托育問題,比我國內政部及經建會提出的「托育措施」吸引力更高,而政府不必花一毛錢。新加坡政府另設立兒童養育及教育特別帳戶,嬰兒出生後,父母與政府雙方定期提撥經費至該帳戶,以支應兒童未來教育經費,此舉把育兒經濟責任「公共化」,政府與年輕夫婦共同出錢、存錢養小孩。另家有二個以上兒童者,可優先選擇公立托兒所及中小學入學。凡此都可提升婦女婚育意願。相對而言,我國經建會所提生育兒童可租稅抵減十八年,受惠者集中在高所得者,因台灣近六成民眾不必繳所得稅,或只緻6%的稅。高所得者不婚不育,是因無時間,而不是缺錢。

     除新加坡外,美國經驗也值得參考。現今美國婦女的總生育率仍達2.1人,在先進國家中最高。最新統計指出,去年美國新生兒數達431萬人,創下歷史新高,比1982年多45萬人,增幅17%。而同期間台灣新生兒數由41萬人減至20.5萬人,減幅50%。據統計,美國近年新生兒數目上揚,主因是移民增加,尤其西班牙裔移民出生率偏高,未婚生子比率亦上升。此顯示一個社會對移民、未婚生子越寬容,生育率會越高。對照之下,日本與台灣對移民限制嚴苛,對女性未婚生子社會寬容度不夠,生育率屢創全球低紀錄。

     我們期望朝野以新加坡及美國為師,建立老幼平衡的社福制度,放寬移民及有偶婦女雇用外勞限制,如此才能維持適當生育水準及勞動供給,避免走上「亡國滅種」可悲途徑。

2008年8月2日 星期六

星港大陸挖角 台灣「腦力」外流

  • 2008-07-28 中國時報 【謝錦芳╱專題報導】

 搶人才▲新加坡科技公司3月到新竹市舉辦徵才說明會,吸引5百多位科技人到場參與。(本報資料照片╱陳愛珠攝)

 ▲新中研院士、新加坡大學風險管理研究所主任段錦泉。(資料照片╱陳碧芬攝)

     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大陸市場龐大且薪資福利彈性極大,近年來以二.五至三倍以上的薪水挖角台灣的高級研究人才,加上香港新加坡早就以高薪台灣搶人,台灣「腦力外流」情形越來越嚴重,只能以「恐怖」來形容。如果政府不及時採取積極措施,學術界許多優秀人才都將面臨被挖走的危機。

     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優秀人才的跨國流動現象,比過去更為明顯。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中研院院士朱敬一指出,台灣高等研究人才流失情形一定要設法改善,因為影響層面太大了。他建議,未來公務員與高級研究人員或大學教師的待遇應雙軌化,即「公教雙軌」,讓不同科系或專業學術研究人才待遇彈性化,台灣才能有條件與其他國家搶人才。

     今年當選新科中央研究院院士的財務與計量經濟學家段錦泉,目前任教於新加坡國立大學,相關人士指出,新加坡提供的年薪逾四十萬美元,約新台幣一千二百萬元,在台灣相當於金控董事長年薪。然而,如果台灣想聘請這位新科院士回台任職,在現行制度下幾乎不可能提供他同樣的待遇。

     今年中研院經濟所要招聘新的研究人員,經過層層篩選,挑選了四位在台灣完成大學學業後到美深造的候選人,結果碰到來自大陸香港與新加坡等學術機構以二.五至三倍的高薪搶人,最後中研院經濟所只網羅了一位願意回台灣。

     二個月前,中研院經濟所要聘請一位美國的經濟學博士,好不容易談好條件,沒想到北京大學同時間以二倍以上的年薪搶人,同時還大方提供一至二百萬元大手筆的安家費,做為房屋津貼。相關人士指出,這在台灣層層關卡規定限制下,幾乎是不可能。

     「我們要跟亞洲其他國家競爭,現在連大陸都來搶人了,問題非常嚴重。」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指出,大陸的社會科學發展比較弱,最欠缺中生代的社會科學者,非常喜歡挖角台灣社會科學界人才,尤其台灣學者可同時以中、英文授課或從事研究工作,沒有語言溝通的障礙,他們尤其歡迎。這二年台灣有不少學者被挖到北大、清大和上海交大去,而光華管理學院也以二至三倍的薪水挖角。

     不只學界,台灣的高科技人才也面臨挖角危機,繼新加坡政府今年五月首度到台灣徵才後,新加坡另一半官方機構,也打算在八月到台灣徵求科技界人才。對這些人才而言,全球化是很好的機會,但是對於政府或企業而言,未來恐怕就要為如何留住人才費心思。

「東協加三」可減緩產業外移

  • 2008-07-28 中國時報 【謝錦芳╱專訪】

     中研究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指出,產業外移較嚴重的城市,人口外移也較嚴重,這些人可能到北部縣市或到大陸去工作;農業縣市人口外移情形越往南越嚴重,核心都市與農業縣市的競爭會加劇。

     彭信坤專研都市經濟、區域經濟與產業經濟學。他接受訪談時指出,目前是核心都市與農業縣市的競爭,例如新竹科學園區結合產業與當地大學如清大、交大和工業研究院的研發,算是相當成功

     他指出,產業的發展以人才最重要,高科技園區要吸引人才,還須有良好的生活機能配合,並非每個地方都可以複製竹科的模式,也並非每個縣市都有條件蓋科學園區。因此,其他縣市不宜一窩蜂搶建科學園區,否則也只是養蚊子。

     他說,高鐵通車後,核心都市的競爭力更強化了,許多上班族可以從台北市坐高鐵到高雄市開會,當日來回,其他中間縣市的發展將因此更萎縮。再以北宜高速公路為例,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如果沒有良好的配套措施,其實對宜蘭縣的產業發展衝擊相當大,未來宜蘭縣人口外移可能更嚴重。

     兩岸直航後,有人擔憂會加速產業外移,彭信坤指出,「對產業而言,降低關稅是比勞工成本更關鍵的因素」彭信坤指出,政府若要改善投資環境、留住產業,當務之急是積極爭取加入「東協加三」,或與美、日等國家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企業到東南亞或大陸投資,主要考量是關稅較低,關稅的因素比勞工成本重要。

     彭信坤說,今年大陸官方頒布「勞動合同法」,大陸勞工成本已相對提高。但是,一旦「東協加三」成形,大陸、日本、南韓與東協國家彼此之間的進、出口可能接近零關稅,台商則被排除在外,這對產品競爭力的衝擊太大。

     彭信坤指出,兩岸關係趨於緩和,台灣可以爭取以台澎金馬關稅領域名義,比照WTO的模式爭取加入「東協加三」,這是政府目前最迫切而應積極努力突破的事情。如果台灣成功加入「東協加三」,或與美、日等國簽訂FTA,不僅可以減緩產業外移,甚至可能吸引許多外資進來,畢竟台灣勞工的平均素質相對較高。

10年來桃園人口增最多 台東流失居冠

  • 2008-07-28 中國時報 【謝錦芳╱調查採訪】

 ▲北宜高縮短了台北與宜蘭的距離,但宜蘭人口持續外流。圖為假日常見北宜高擁擠的車潮。(本報資料照片)

     來自台東縣的阿美族人伊樣與族人到桃園一帶工地打工已有十多年,儘管臨時建築工日薪不到二千元,但為了養家活口,有工作已經不錯了,因為留在家鄉根本找不到工作。伊樣的故鄉台東縣,正是全台人口外移比率最高的縣,桃園縣則是人口淨流入比率最多的縣。

     多年來台灣區域發展呈現兩極化現象,城鄉差距一直是不減反增。近十年來,全台廿三縣市人口淨流出最嚴重的三縣市依序是台東縣、雲林縣與嘉義縣,十年來台東縣人口流失十分之一,居全台之冠;十年來人口淨流入最多的三縣市依序是桃園縣、台中市與新竹縣,桃園縣人口淨流入一成,最為可觀。

     北台像吸鐵 農業縣人才外流

     「這是一大警訊,」台大城鄉所所長夏鑄九指出,台東縣、雲林縣與嘉義縣共同特色都是農業縣,這些年來人口持續外流,凸顯城鄉發展兩極化更加惡化。

     夏鑄九分析,北台灣像一個大磁鐵,吸引各地人馬移入,但南台灣如高雄縣市的發展則不如預期,過去八年民進黨執政期間,高雄市是南台灣七縣市移入的目標,但從人口遷移統計來看,高雄市的成長並不明顯,高雄縣人口甚至是淨流出。

     依據內政部的定義,所謂「淨遷入率」是指每年的「遷入率」減去「遷出率」。從各縣市「淨遷入人口」與當年戶籍總人口的比率,可以看出各縣市的人口遷移的方向。

     統計最近十年來台灣各縣市的人口遷移淨流入率,負成長最嚴重的縣市以東部、中南部為主,例如台東縣(負十.一五%)、雲林縣(負七.二四%)、嘉義縣(負六.八七%)、花蓮縣(負六.一六%)、南投縣(負五.九五%)、屏東縣(負五.五%)。

     北宜高通車 宜蘭人持續外移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來宜蘭縣人口淨流出率為五.二%,比率並不低,自一九九八至二○○二年間平均每年淨流出二千四百多人,自二○○三至二○○七年間,平均每年淨流出一千七百多人。夏鑄九分析,大家最關注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宜蘭人口外流的情形是否改變,目前顯然人口仍是淨流出。

     最近執政黨重新規畫興建蘇花高,夏鑄九提醒執政當局注意,不要樂觀期待此舉可以讓花蓮人口外流的情況一夕間扭轉,宜蘭的例子就是一大警訊。

     最近十年來台灣人口遷移淨流入率成長最多的縣市均集中在北台灣,例如,桃園縣(十.五七%)、台中市(九.二二%)、新竹縣(八.一一%)、新竹市(五.○七%)、台北縣(四.六八%)。

     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高承恕分析,桃園縣距離台北近,近年工商業發展快速,自然吸引大批人潮湧進;台中市有中部科學園區,增加許多就業機會,也會吸引鄰近縣市的人潮。其次,新竹縣市因為竹科的關係,快速發展起來,但這些高科技業享受許多租稅優惠,這對其他傳統產業很不公平。

     資源不均衡 城鄉差距惡化

     「嚴重的人口外流是結構性問題,凸顯台灣城鄉資源分配日益不均,」高承恕指出,人口的遷移不是一天、二天造成的,這是長達十年的累積,從中長期來看,台灣的城鄉資源分配越來越不均,包括經濟資源、教育資源與生活條件差異拉大,農業縣市的人口拚命往北台灣的都市集中。

     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亦是關鍵因素。高承恕指出,儘管全台的大學多達一百六十多所,但品質高低相差很多。有幾位在南投縣暨南大學任教多年的朋友,後來因為考慮小孩的教育問題,決定搬回台北市居住。

     民進黨過去執政八年期間,高喊南北平衡,把國慶煙火移到中南部施放,希望帶動人潮,不過,檢視過去十年來人口遷移動態,高雄縣市的發展不如預期,顯然,在平衡城鄉差距方面,不像放煙火般這麼容易,關鍵就在各縣市政府能否發展出最適當的產業,為地方帶來新的工作機會。

農業縣找活路 不能單靠高速路

  • 2008-07-28 中國時報 【謝錦芳╱新聞分析】

     人是理性的動物,總是往高處爬,追求好的工作機會與生活環境,如果事與願違,只好用腳投票。最近十年來,台灣城鄉差距擴大,農業縣市人口持續淨流出令人憂心,暴露出許多產業政策規畫失當,未能真正發展出具地方特色的產業

     最近十年來人口淨流出最多的縣市,均是農業縣市,觀察這些縣市的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全部都低於整體平均數,屬於後段班。以台東縣為例,最近十年人口淨流出比率最高,主計處所公布的九十五年家戶平均可支配所得,台東縣正好是全台最低的縣。

     執政黨重新提出興建蘇花高的議題,再度引發環保人士強烈反彈。客觀來看,興建蘇花高真能帶動花蓮的發展嗎?從其他國家的經驗,答案是否定的。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指出,日本的實際經驗可供參考,如果沒有良好配套措施,反而加速人口外流。執政當局若以為蓋一條高速公路就可以為東部帶來繁榮與商機,未免太天真。

     目前全球最重要兩大議題,分別是能源與糧食。台灣缺石油,但卻有條件發展糧食產業。東海大學社會系教授高承恕感慨說,這就是東部與中南部農業縣市的機會,發展精緻有機農業,可以提高附加價值,增進所得。東部各縣市一窩蜂想蓋科學園區,模仿竹科,那是不切實際的。

     中研院經濟所所長彭信坤是台東人,太太是花蓮人。台東、花蓮具有發展觀光的潛力,可惜目前的旅館及民宿的發展都有其侷限性,寒暑假生意特別好,平時冷冷清清,如此很難聘請專業人才來經營,品質難以提升。他認為,要吸引國際級觀光客,服務品質要提升並做出特色,例如結合老人安養或醫療,可吸引退休老人來此居住。

     十年來台灣城鄉差距擴大的結構性問題,無法在一夕扭轉,農業縣市若要提升就業機會,唯有創造出具地方特色的產業,才能留住人才,絕對不可能靠興建幾條公路或大樓,就想鹹魚翻生。

澎湖沒頭路 9成就業人口外流

  • 2008-07-30 中國時報 【謝錦芳╱台北報導】

     主計處廿九日公布最新的國內人口遷移調查顯示,全國廿三縣市的外流就業人口比率,以澎湖縣最嚴重。意即:因工作需要而不住在戶籍地的澎湖人中,有九成是到外地工作,外流就業人口比率全國之冠;其次依序為台東、雲林、嘉義市、嘉義縣、花蓮縣。與五年前相比,幾乎增加一倍。

     主計處第四局副局長黃建中分析,澎湖縣與東部、中南部縣市的外流就業人口比率偏高,分別達九成、八成,顯示這些縣市本身就業機會相對較少,因此許多人不得不到外縣市就業。

     全國外流就業人口 逾一四一萬人

     所謂「外流就業人口」,是指不住在戶籍所在地,而住在外縣市的就業人口。主計處的調查顯示,去年十一月全國外流就業人口共一四一萬八千人。

     而「暫離戶籍所在地就業人口」是指因工作而搬到戶籍地以外居住長達三個月以上者。

     黃建中指出,「外流就業人口」占「暫離戶籍地的就業人口」比率(稱為「外流就業人口」比率),就可以得知確實到外縣市就業者的比率。以澎湖縣外流就業人口比率達九成為例,即在澎湖縣,十個因工作離開戶籍所地的人,有九個跑到外縣市去工作,只有一個留在澎湖縣工作。

     主計處自民國六十八年起不定期針對國內人口遷移與居住情況做調查,上一次公布的是九十一年,這次公布的是九十六年十一月完成的調查,總共抽樣二萬個家庭,依調查結果推算出最近一年各縣市人口遷移的情形。

     與五年前調查相比 成長逾一倍

     若把今年公布的調查與五年前的調查相比,各縣市外流就業人口比率幾乎成長一倍以上,以澎湖縣為例,九成都到外縣市工作了,五年前這項比率只有廿七%;嘉義縣市的比率也在八成以上,五年前只有四十六%;屏東縣亦高達八成六,五年前只有五十二%;台東縣為七成八,五年前只有四十一%。

因工作遷移 四成二收入增加

  • 2008-07-30 中國時報 【謝錦芳╱台北報導】

     許多人因就業或就學,搬遷到戶籍地以外的縣市居住,依主計處最新調查,有六縣市居住人口大於戶籍人口,第一名為新竹市,相差十萬二千人;有十七縣市的戶籍人口小於居住人口,其中彰化縣相差十四萬二千人最多,其次是屏東縣相差十二萬七千人。

     主計處調查亦發現,最近一年因為工作變動而遷移者,工作收入增加者占四成二,收入不變者占四成四。調查顯示,未來一年內有五十四萬多人計畫搬遷,若要遷到外地(即所在地縣市以外),計畫搬到台北縣、台北市的人最多。

     依主計處最新調查,去年十一月台灣地區戶籍登記人口為二二八五萬五千人,實際居住在台灣地區有二二三○萬七千人,相差五十四萬人。其中,台北縣居住人口高居第一,占十七.三八%,台北市排第二,占十二.二%,台北縣市合計占廿九.五八%,接近三成。

     若將全台分為四區,居住在北部地區的人口占四十五.一三%,幾乎達總戶籍人口的一半;居住東部地區只占二.二五%,差距非常懸殊。

     依這項調查,居住人口小於戶籍人口,比率最高的縣市為澎湖縣(負十八.三%)、台東縣(負十五.五%)、屏東縣(負十四.二三%)、嘉義縣(負十四.○六%)。

     未來一年內有搬遷計畫者有五十四萬二千人,其中以在同一縣市內的短距離搬遷者比率最高,約占四成;準備遷出外縣市者占二成;其中以計畫遷入台北縣的比率占第一(廿四.二五%),其次是台北市(一四.三六%)。

少子化問題》想生,卻不敢生


圖╱達姆

新聞報導,台灣生育率屢創新低,我看完這則新聞,忍不住嘆道:「想生,但是不敢生啊!」

以我自己為例,在懷女兒的過程中算得上順利,沒有孕吐、身心健康,連生產都超順利,上產台不到五分鐘就把女兒自然產下,母女均安。三天出院結帳才付三百多元,生孩子對我來說,可以說是「經濟實惠」。

現在女兒已經兩歲,聰明、活潑、很討人愛,親友都會問我:「妳生的小孩這麼可愛,為何不再生幾個?」

老實說,生不難,養才頭大。就是因為考量拉拔孩子長大很不容易,才小心翼翼不敢生,誰又能了解我們看著日子飛逝、夫妻倆年紀日漸增長,想生卻不敢生的難處?

先生和我目前都有工作,但是我們兩人都經歷過中年失業,一想到房貸還有十五年,每個月的開銷這麼大,萬一工作又有狀況,上有父母、公婆,下有女兒,夾在中間的我們要如何度過?

電視廣告上問,「你知道你的退休生活該存多少錢?」先生「噗哧」一聲笑了出來,「現吃都不夠了,還想到曬乾。」先生說,他身邊的同事、朋友有許多人每個月都是入不敷出的,誰都知道人生要投資、理財、兼差,想辦法讓收入再多一點,但結論還是不夠花。

在物價飛漲的年代,再怎麼省都不敢省小孩的,奶粉、麥粉、尿布、濕紙巾……漲到快令人發瘋還是得買。新聞報導說,現在連安親班、補習費、出國遊學,每樣都在漲,捫心自問,誰敢生小孩?

生小孩我不怕,養小孩我充滿擔心。在這個經濟不景氣的時代,人人自危,要解決台灣「超少子化」問題,請政府幫我們想想吧!

【2008/08/02 聯合報】

比利時受虐雙親逐年增加 多不願報案

世風日下,一項最新數據顯示,已有愈來愈多的比利時父母及祖父母遭受兒孫虐待,同時在受到虐待後自吞苦果,不太願向警方報案。

根據比利時內政部發佈的數據,子孫虐待自己父母或祖父母的數字,三年內在比利時已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五。

比利時內政部並指出,二零零三年時,比利時父母或祖父母受到子女或孫輩虐待的案例約達八百二十四件,但這一數字在二零零六年已上升至一千零五十八件。

比利時「法蘭德斯消息」網路報在報導相關消息時,則引述正在調查相關虐待案件的比利時國會議員德巴特指出,比利時父母或祖父母受到暴力虐待的事件經常未被記錄下來,同時官方透露的被虐待數字只是冰山之一角。

報導並指出,由於父母受到虐待的話題在比利時仍是一項禁忌,為人父母者覺得向警方控訴自己兒女會有罪惡感,因此在提出控訴時都相當謹慎。

報導同時指出,據比利時荷語區一個協助被虐待父母組織的統計,許多虐待父母的案件最後並未面對正式控訴。

【2008/07/28 中央社】

15歲以上未婚女性 突破3成

自由時報20070626

25至29歲未婚率65%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台灣女性愈來愈晚婚,生育子女人數也愈來愈少!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女性平均初婚年齡提高至二十三點二五歲,女性未婚率則首度突破三成,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女性未婚率更高達六十五點零五%,皆創下歷史新高;但去年已婚女性平均生育二點六三人,創下歷史新低。

女性晚婚是全球趨勢

主計處副主計長鹿篤瑾表示,女性晚婚已是全球趨勢,主要是因為女性教育程度愈來愈高,對結婚對象的要求也較高,加上女性自主性及勞動參與提高,在經濟上可獨立,結婚的必要性降低,因此晚婚、不婚的現象愈來愈明顯,但這個現象是「中性」的,不一定「好」或「壞」,世界各國都是如此,北歐國家不婚的比率更高,但不婚不一定就不生小孩。

主計處界定的未婚率,是指十五歲以上未婚女性占全體十五歲以上女性的比率,且未婚者是指未曾結婚或未曾同居。至於內政部定義的未婚者,是指未在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兩個機關定義的未婚顯然不同。

尚無適婚對象是主因

主計處昨天公布的「二○○六年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統計」,去年十五歲以上女性共九百一十九萬九千人,未婚者二百八十一萬四千人,未婚比率達三十點六%;而且各年齡組未婚率均持續攀升,尤以二十至二十四歲、二十五至二十九歲及三十至三十四歲等適婚年齡組的未婚率增幅最鉅,分別較二十年前增加二十一點九七、四十一點八二及二十四點二三個百分點。

女性未婚的原因以「尚未遇到適婚對象」為主,占六十六點零六%,「經濟因素」占七點二七%居次,「年齡因素」與「擔心婚姻不幸福」也分別占五點二九%及五點二八%;而且未婚女性不會考慮結婚者占十六點五七%,其中大專以上程度者占四十二點一五%,高中職程度者為三十八點二%,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僅十九點六五%。

教育程度越高越晚婚

去年已婚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則提高至二十三點二五歲,較二十年前增加一點九四歲,而且女性初婚年齡隨著教育程度升高而延後,國中及以下程度者初婚年齡是二十一點六二歲,高中職程度者為二十四歲,大專以上程度者則是二十六點三七歲。

已婚女性則越生越少

另外,已婚女性生育子女人數呈現逐年減少趨勢,去年已婚女性平均生育二點六三人,較一九九三年減少零點三五人,較一九八六年則減少零點七九人;女性生育子女數也隨教育程度升高而遞減,國中以下程度者為三點三一人,高中職程度者則是二點零九人,大專以上程度者生育子女人數則只有一點七三人。

至於去年已婚女性平均生育第一胎年齡為二十五點二二歲,較二十年前提升了二點九三歲,主要是初婚年齡延後所致;在生育間隔方面,已婚婦女平均各胎生育間隔為二十五點五七個月,其中婚後至生第一胎為十七點二四個月,第一胎至第二胎為三十一點一四個月,第二胎至第三胎更增為三十八點八七個月。

2008年8月1日 星期五

對抗少子化!員工生第5胎 軟銀獎日幣500 萬

自由時報20070329〔編譯鄭曉蘭╱法新社東京二十八日電〕
日本少子高齡化問題日益嚴峻,不僅政府頻頻祭出各種生產育兒補助優惠,民間大型企業也積極擬定因應對策,希望為員工營造出適合「養兒育女」的職場環境。兩大日本知名企業松下電機及軟體銀行,二十九日便宣布全新的員工福利及彈性在宅工作計畫;松下將允許近半數員工能每週在家工作至少一天,而軟銀員工最多則可能領到五百萬日圓(約台幣一百四十萬元)生產祝賀金,外加送給新生兒的一支手機。

日本生育率屢創新低可歸咎於越來越多年輕夫婦,認為生小孩會成為工作或生活負擔。有鑑於此,日本知名網路通訊公司「軟體銀行」即將於下週開始實施生產獎勵新制,只要到職滿一年以上的員工產下第五名兒女,便能獲得最高獎勵金五百萬日圓,而到職未滿一年且初次為人父母的員工,也可以領到兩萬日圓(約台幣五千六百元)最低獎勵金。而且,軟銀還提供額外五天的「兒女假」,讓員工能有多點時間照顧家庭。

日本電子業界龍頭「松下電機產業」也將從四月一日起,推行「在宅遠距工作」計畫。松下預備讓公司內七萬六千名員工中,近半數的三萬名員工參與該計畫;申請核准的員工每週能在家工作一至兩天,還能以電腦或視訊攝影機等參與網路視訊會議,並以電子郵件及電話向主管回報進度。

其實早在松下之前,日本IBM於二○○一年就引進「在宅遠距工作」計畫,該公司約有三十%的員工每週一至兩天會利用網際網路在家工作。

日本「經濟新聞」預測,松下的新措施將會鼓勵更多企業跟進,鬆綁日本嚴格的勞工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