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4月2日 星期三

國內研究有配偶較長命 單身死亡率高

中國時報 2008.03.30 
林倖妃╱台北報導

 老來伴▲政大學者研究,近10年來,國內有偶者死亡率下降,也比未婚者的死亡率低很多,差距更比10年前大,圖為一對年長夫妻在公園中一同討論報紙內容。(王英豪攝)

     穩定的愛情讓人更長命?雖然國人結婚的意願愈來愈低,有偶率也不斷下滑,但學者的研究證實,十年來已婚者的死亡率穩定下降,四十歲後仍保持單身者的死亡率卻不降反升;離婚/喪偶者的死亡率過去遠比未婚者高,近年則大幅改善,到六十歲後兩者已相差無幾。

     政治大學統計系教授余清祥在台灣人口學會研討會上所發表「婚姻與死亡率:台灣近年的趨勢分析」,比較一九九四到一九九六年、二○○四到二○○六年兩個時間點的台灣地區居民,分為有偶(結婚)、未婚、離婚/喪偶等三類,進行其死亡率交叉分析與相關比較。

     台灣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從民國八十年的廿六歲,到九十四年已提高到廿七.四歲,但余清祥的研究卻發現,有偶者不但較長命,各年齡層的死亡率更是穩定下降,唯一的例外是廿五歲以前早婚者,可能是身心較不成熟,死亡率反而較高。

     未婚者的死亡率,余清祥說,四十歲以下的未婚者死亡率持續下降,但在四十歲之後的年齡層,甚至不降反升,顯見未婚者所承受的社會和家庭壓力未減少。

     至於離婚/喪偶者的死亡率,余清祥的研究發現,在一九九四到一九九六年間約為未婚者的四到五倍,隨後出現變化,到五十歲後,兩者死亡率比例逐漸相當。

     余清祥分析,選擇婚姻的人,享受到愛情帶來的快樂與回饋,相對之下未婚者就居於劣勢。另有一說,指選擇結婚的人本身就具有社會優勢

     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研究員伊慶春認為,從社會學者涂爾幹的理論看來,成年人口在相同條件下,已婚有偶者的社會連帶較強,對人的身心狀況較有利,未婚和離婚/喪偶者社會連帶較弱,死亡率自然較高,各國的研究結果都類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