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南北差距已是多數人認知的事實,本報此次民調,有五成五的受訪者表示,北部的發展比南部好,但是多數人不知道的是,除了自殺率外,國人十大死因,南台灣死亡率都遠高於北台灣,其中連三十年前較北部低的惡性腫瘤死亡率,也在八十年代逆轉,而且愈來愈惡化。
面對連死亡也不平等的狀況,成大公衛系教授陳美霞在二○○五年公布此一調查結果,並痛陳,這是嚴重的「區域不正義」。
陳美霞表示,每到選舉,政治人物都說愛南台灣,但是南台灣的生活品質是否因此改善?從十大死因死亡率的變化,顯然並非如此。
陳美霞調查一九七一到二○○二年南台灣十大死因「多餘死亡指數」(註),來比較南北十大死因死亡率,即使排除人口老化因素,南台灣都遠高於北台灣,包括三種情形,一、從優勢逆轉為嚴重劣勢,包括惡性腫瘤、事故傷害、腦血管疾病及高血壓疾病;二、在七十年代本就已是劣勢,三十年來更惡化,例如心臟性疾病、糖尿病及肺炎;三、劣勢繼續維持,如肝病、肝硬化及腎相關疾病。
「最恐怖的是,原來比北部好的,如腫瘤及腦血管疾病,三十年來都變差,而且差距持續擴大」,陳美霞更指出,原來就是劣勢的,劣勢還是繼續維持,例如肝病死亡率,相較於北台灣,南台灣一直有近三成是多餘死亡的。
和十大死亡率相對應的,南部民眾比北台灣少活兩歲左右,到二○○六年,這個差距更接近三歲。要如何解釋這樣的現象?陳美霞認為,公共衛生界的定論,一個人的健康,有各種層面的影響,但醫療的影響是枝微末節的,最主要的還是社經地位的影響,她舉平均收入為例,一九八七年時,南台灣家庭的平均年收入比北台台灣少約八萬元(三十二萬相對於四十萬),之後二十年,雖然全台灣平均收入都增加,但南北差距卻不斷擴大,二○○五年擴大到二十七萬(七十六萬相對於一○三萬),二○○六年差距稍微縮小,但還是高達二十三萬(一○一萬相對於七十八萬)。
師大地理系教授王文誠認為,南部要發展,不能事事學北部,如何顧及南部產業脈絡及區域調整,才是關鍵。
註:「多餘死亡指數」:南台灣用北台灣的死亡比率當期望值,假設北部是一百個人死,結果南台灣有一百五十人死,就是多了百分之五十的死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