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5月28日 星期四

移民潮逆流 窮國富國都受害

來自開發中國家的外來移民,通常從事本國勞工不願做的工作,但全球經濟衰退使富國的工作機會減少,迫使許多外勞返鄉,全球移民潮有逆流趨勢。
彭博資訊
 

圖╱經濟日報提供

金融海嘯引發全球經濟衰退,富國的工作機會減少而且日漸傾向支持反移民政策,不僅許多準備遷入工業化國家的準移民被迫放棄原有計畫,更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全球移民潮有逆向流動的趨勢。

全球經濟衰退不僅抑制全球移民的數量,也使移民形態180度轉向。移民專家預估,今年全球新移民總人數將下降三成。聯合國的統計並顯示,移民也呈逆向流動,包括美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西班牙與捷克等國的人口移出總數已高過移入。

全球移民出現逆轉,象徵一個時代的結束。1970年代以來產品、服務、金錢與人員的自由流動,所帶動的全球化與經濟高度成長,已經走到盡頭。銀行坐擁現金卻不敢放貸出去,貿易活動趨緩,移民成為眾矢之的,在許多國家,不少移民已在返鄉途中。英國的經濟社會研究所(ESRI)估計,今年第一季將有3萬名外勞會離開經濟嚴重衰退的愛爾蘭。數萬名來自前蘇聯集團國家的外勞,也紛紛打包回國。在馬來西亞,去年為數約20萬的印尼外勞也因工廠關閉,被遣返回國。

隨著全球經濟惡化,移民潮可能加速逆流。國際勞工組織(ILO)預測,這波經濟衰退將使全球今年喪失5,200萬個工作,受創最深的產業包括能源、輕工業、建築及醫療保健業,這些都是傳統上大量吸收國內外移民勞工的行業。在波斯灣國家油田與服務業工作的1,300萬名外勞,未來幾月可能有半數得回家吃自己。在日本,包括豐田汽車等企業巨人也都在慘澹經營,境內31.7萬名巴西籍臨時工過去四個月已有1萬人失業,由於房屋租約常與工作契約綁在一起,許多人已離開日本。

保護本地勞工 外勞成代罪羔羊

即使在本國境內也出現移民回流現象,例如,過去幾年大量湧入大城市、為中國經濟起飛貢獻良多的2,000萬農村大軍,也因山東、東莞與上海的工廠生產線陸續關閉,開始往老家回流。在印度,類似情況也在上演中。

本國勞工都吃不飽了,外勞理所當然成為代罪羔羊,許多本地人士也樂見移民與外勞陸續返鄉。美國與德國的馬歇爾基金(Marshall Fund)去年11月的調查發現,在英國、法國、義大利、德國、波蘭與荷蘭,超過八成的受訪者希望加強國土邊防;至少73%的受訪者要求政府嚴懲雇用非法外勞的雇主。捷克政府對願意離境失業移民,每人提供一張單程機票和649美元補助金;西班牙境內10萬名合法外勞只要願意離境三年以上,馬德里當局願意每人補助1.4萬美元,預計今年會有2萬人接受此方案。

過去40年來,隨著全球經濟起飛,貧窮國家中較為勤奮者為了脫離貧困,紛紛移民外國追尋夢想。大體而言,工業化國家也敞開雙臂歡迎這些廉價外勞,因此在1990年代末期,移民人數占全球人口的比率達到史無前例的3%,而且過去10年來始終維持這種高比率。但現在,世界人口雖持續增加,移民人數卻逐漸下滑。加上新興市場逐漸改善勞動條件,愈來愈多人選擇留在家鄉工作。

對開發中國家而言,這種選擇留在國內工作的趨勢後果可能頗為嚴重。許多外勞的海外工作所得大多會匯回祖國,形成外勞家庭與外勞輸出國的重要經濟支柱。

築起移民高牆 勞動市場恐萎縮

過去十年,全球外勞匯款總額從730億美元成長至2,830億美元,對貧窮國家而言,外勞匯回外匯的總額比來自國際援助還要多。墨西哥在海外的外勞去年就匯回230億美元,是該國僅次於石油出口的第二大外匯來源。隨著外勞人數與匯入金額同步減少,這些國家正面臨外匯短少的問題。

移民潮逆流,富有國家同樣受害。富裕國家的出生率持續下降,代表未來幾年勞動人口遞減,而外勞向來大多從事本地勞工不願或不屑做的工作。雪上加霜的是,經濟學家估計,移民人口所賺的薪資,有80%是花在食、衣、住、行等基本開銷,剩下的才匯回國,因此他們等於也幫忙撐起當地的消費市場。

在這波全球經濟衰退危機中,對移民築起防堵高牆與壁壘的國家,反而會因勞動市場萎縮,喪失潛在的復甦資源與機會。此外,正因外勞逐水草而居的高移動特性,與本國勞工相比,他們更能隨時打包轉戰他地,進而帶動陷入停滯的經濟體。

【2009/03/27 經濟日報】

「送行者」鍍金 日本葬儀業暴紅

日本影片「送行者」贏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後,給日本電影界很大的鼓舞。許多年輕人突然對為往生者送行的葬儀業感興趣,社會興起一股殯葬業就職熱。

東京近郊一家葬儀專門學校,電腦網頁上過去每天大概有十幾個網友上網瀏覽,在「送行者」成名後,上網人口「暴增」好幾倍。甚至還有人打電話問:要從事喪葬業,到這所學校讀兩年,就能就業嗎?

2000年創校的「日本Human Ceremony專門學校」,是日本獨一無二專門訓練殯葬人員的學校,校長武田七郎從事殯葬業40多年,決定將他一身所學貢獻給社會,因而創辦這所學校。他說,托「送行者」之福,從事這個行業的人現在都覺得很有面子。

電影入圍奧斯卡獎後,來打探入學方法的人增加很多。武田說,殯葬業本來就是很嚴肅的行業,這所學校創校前,殯葬業者不是靠傳統學徒制,就是到大學佛教學科去摸索。大多數日本人入殮採佛教儀式,因此佛教大學可學習喪葬禮儀。

這所學校喪葬學科預定招收30人,很多學生是家裡從事喪葬業的第二代,近因不景氣,像電影主角突然失業轉而投入此一行業者大有人在。武田校長說,學校的教育是2年,但要到喪葬社實習180個小時,使畢業生就職率高達百分之百。

學生在校也有很多實習課程。「往生者」由學生輪流扮演,辦理後事的學生一絲不苟照教科書的「手順」為往生者打點。「剛開始還有些人不太習慣,久了以後大家都感受到靈堂上莊嚴的氣氛,變得嚴肅起來。」學生說。

學生畢業時有義務先獲得二級殯葬業認定資格,使社會上充分信賴這個學校的畢業生。武田校長稱,入學第一年,學生的言行還很輕浮,但經過一年訓練,很多學生講話用辭會特別謹慎。

日本老齡化愈來愈嚴重,喪葬業整體規模愈來愈大,每年大約達3、4兆日圓,約占日本GDP1%,是個讓人稱羡的行業。至於會不會有惡勢力或葬儀蟑螂把持這個行業?武田校長笑稱,沒有,想介入這個行業,除非他們也從頭學習如何從事喪葬,否則大家一聽有黑道介入葬儀社,就不會去利用,自然就無法生存了。

【2009/03/06 聯合報】

台灣黑鮪養殖 加油!

  • 2009-05-25 中國時報 【杜宇】

     日前國外媒體有關養殖黑鮪魚異軍突起報導,讓國內擔憂黑鮪可能滅絕的環保人士與喜食黑鮪的老饕,暫時鬆口氣。由於黑鮪屬上等生魚片材料,深受老饕喜愛,其價格遠高於其他鮪類。在高經濟利潤的誘因下,全球陷入鮪魚捕撈熱潮,許多國家更透過擴增船隊、採用先進的捕撈技術與設備、引進新式導航定位儀器等,來提高捕獲量,加以海洋生態環境遭到汙染及全球性氣候變遷,導致黑鮪之產卵族群生物量(SSB)持續下滑,黑鮪魚數量急速減少,黑鮪魚資源確有枯竭危機。

     儘管國際保育團體一再呼籲應停止捕捉黑鮪魚,讓他們的資源可以再生,但是在龐大經濟利益誘因下,仍充斥著非法、不受規範的船隊,他們根本無視於漁獲配額規定、季節、體型限制,以及任何可能威脅他們捕魚的規範與法規。在需求增加但供給減少的情況下,造成價格上漲,讓鮪魚捕撈更加劇烈,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得黑鮪魚漁業失控狀況仍在持續惡化當中。為舒緩黑鮪魚的生態危機,除了從加強漁業管理外,透過發展人工繁養殖技術,來有效替代消費者對野生黑鮪魚的需求,被認為是一項可行的方案。

     目前全球養殖黑鮪魚多採取從海中捕撈幼魚,再運到沿岸進行人工圈養方式。初期由於消費者對養殖鮪魚在肉質、肥滿度、口感等評價較野生黑鮪差,接受度較低,價格差距達數倍之多。但是近年來因天然捕撈數量減少,價格相對提高,加以受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影響,尤其透過飼料、養殖技術改進,養殖黑鮪肉質已獲得相當大的改善,加以價錢實惠,因此越來越受消費大眾的歡迎。隨著黑鮪養殖產業快速擴張,業者對幼魚需求量大幅增加,引來保育團體對是否會影響天然黑鮪魚族群的數量與資源再補充,甚至將疾病帶給野生的鮭魚,而導致野生鮭魚族群減少的質疑。這些疑慮不是沒有可能,但是可以透過人工繁殖技術,來供應商業養殖所需的魚苗並事先做好管理規畫,讓黑鮪養殖以負責任及可持續的方式發展,來加以防範。

     國內雖然在高經濟海水魚(如石斑、海鱺等)繁養殖技術上領先群群倫,但是在黑鮪魚繁養殖技術研發上則明顯落於日本、澳州等國家之後。日本近畿大學水產研究所不僅早在二○○二年,即率先達成全球首例之黑鮪完全養殖,二○○七年,更將該所人工孵化之黑鮪稚魚賣給日本國內養殖業者。雖然現階段種苗產質及產量尚不穩定,但在研究機構與業界充分配合下,可預見不久的將來,鮪魚將可以達到商業化完全人工繁殖規模。

     反觀這些年來台灣水產試驗研究機構,雖然也投入鮪魚繁殖研發,但是力度明顯不足,也始終未能交出漂亮的成績單,讓國內業者感到失望。該水產試驗研究機構主要問題在於,自從政府在十年前規畫要將國內農業試驗研究機構,改制為行政法人,將逐步提高自籌管款比率後,即自行調整研究方向,並將人力與經費優先投注在低進入障礙,且短期內可以申請專利或技轉的項目(重量不重質),反忽略了漁民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政策方向一旦走錯,要想導正談何容易,尤其領導者缺乏國際視野,更讓台灣漁業逐漸從全球前段班後退,黑鮪、鰻魚等人工繁殖技術的不如人就是一大警訊!

     如今行政院又再度宣布要推動石斑與水產種苗產業並計畫成立一個「農業技術研究院」,希望能考慮將黑鮪研發列入重點項目,並檢討水產試驗研究機構未來走向,不要重蹈覆轍,畢竟台灣已沒有多少優勢,可以這樣被消虛耗掉。(作者為陳李農改研究團隊執行長)

透視鏡》少子缺孫的9034現象

這幾年台灣少子化的問題屢被提起,但在「至少還生一胎」的錯覺,以及經濟長期低迷下,相較於高齡化的照護壓力,少子化始終予人「重要但不緊急」的印象。但若聚焦在目前的學齡兒童身上,且用兩個世代的角度來推估,所出現的「9034現象」,便顯得怵目驚心。

假設下世代族群對結婚及生育的態度不變,婚生比例也維持不變,且無其他外來人口移入的前提下,我們會發現,1990年代出生的女性預估34%會沒有小孩(終身未婚或結婚不生育),45%會沒有孫子女,五成會沒有曾孫子女,這就是所謂的「9034現象」。此種少子缺孫的情況,勢必影響社會價值觀與產業發展走向,值得關注。

面對「9034現象」,首須注意世代衝突的因子。在「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下,身為家長的四、五、六年級,難免期盼兒女能讓自己的晚年生活有保障。

但觀察目前多與父母同住的八年級世代,接受父母金援,甚至在父母寵溺下變成不升學、不就業、也不進修「尼特族」的人日增;或是因為晚婚或不婚,雖有固定工作,卻因景氣差而與父母同住,且收入大都花在自己身上,很少貼補家用的「單身寄生蟲」。身為家長的四、五、六年級,恐怕需抱持「養老需防兒」的心態,否則可能死無葬身之地。

八年級世代多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沒有經歷過以往大家庭生活規範的洗禮,沒有兄姊可以當榜樣學習,遇到事情也沒有人商量,更沒有家庭成員可以相互打氣,人際關係往往是疏離的。

高科技也讓八年級生可以過繭居生活,透過無遠弗界的網路平台,投入虛擬世界,讓他們對於不婚不生所延伸的問題,變得毫不在乎。

家庭價值觀改變,加上未來極可能沒有子孫,會促使新世代改變消費行為,包括持有即時行樂的消費心態、規劃高額的保險年金、拋售父母親給的傳家之寶(如珠寶、骨董)、降低耐久財(如住宅)購買。至於對於父母的供養,因為沒有手足可共同分攤,造成負擔沉重,自顧不暇者恐有棄老、虐老等行為;手頭寬裕者則傾向以金錢解決侍親問題。

在沒有子嗣繼承(家庭功能喪失),且國家社會福利與醫療保險制度(國家功能)也面臨極大壓力時,八年級生又將如何調適自己的晚年生涯?

面對少子高齡時代的來臨,廠商唯有積極開發創新產品,往更精緻、更高利潤的方向發展,才能有生存的空間。另外,要開發協助少子世代侍奉高齡者的各項安養照護產品,唯有具少子高齡意識的研發人員,才能體察高齡者的需求,發展「以人為本、尊重個體」的通用化設計,提升高齡者的生活品質。

(作者是資策會產業情報研究所資深產業顧問兼所長)

【2009/03/26 經濟日報】

2009年5月27日 星期三

澳洲統計 每4位留學生創造1工作機會

 
【聯合報╱記者陳智華╱台北報導】

澳洲一項統計指出,教育服務業3年造就12萬多個工作機會,平均每4位留學生創造1個工作機會。

教育部電子報最近報導,根據4月1日公布的Access Economics報告,綜合分析國際學生對澳洲經濟貢獻,澳洲教育產業出口值在近3年成長42%,造就12萬6000個工作機會,貢獻國民生產毛額的1%。

這項出口業對經濟影響,除學生直接就學支出12億澳幣,還有附加價值的學生與家庭消費支出141億澳幣,教育服務業因此成為澳洲僅次於煤、鐵的第3大出口業,甚至超過旅遊、服務等。

報告也指出,每位國際學生每花費澳幣1元,即貢獻附加的澳幣1.91 元至澳洲的經濟。

國際學生業務估計貢獻超過12萬6000名等同全職的工作,3萬3482名在教育機構,8萬8649名在其他類機構。

澳洲私立教育及訓練協會會長Andrew Smith表示,今年度私立高中、學院的註冊率在不景氣中仍然穩定,有些甚至成長,私立學校註冊率在2006到2007年增加92.6%,教育出口產業重要性被確認,成為抵抗全球性不景氣,繼續蓬勃發展的產業。

也就是,每4位來澳洲的國際學生,可創造1個澳洲的就業機會,因此國際學生數如降低5%,會造成6300名澳洲人失去工作,整體出口值損失超過澳幣6億元。

IDP教育公司總裁Tony Pollock表示,國際教育是一項高附加價值、創造澳洲就業機會的知識產業,澳洲在這項產業表現很好。澳洲技術及進修教育執行長Martin Riordan認為,技職體系學生目前幾乎占國際學生總數的一半,政府海外行銷教育產業計畫有成效。

2009年5月7日 星期四

養不起小孩 美國男性結紮暴增

金融海嘯與經濟不景氣,對你我生活形態產生的衝擊無所不在。繼海邊廢棄遊艇暴增、自己代表自己打官司後,另一新的社會現象是美國男性害怕養不起小孩,動結紮手術的比率明顯上升。

養到17歲 要花26萬美元

據美國泌尿學期刊2006年的最近一次統計,全美每年約有52.7萬人接受男性結紮手術。最近三年雖然缺乏全國性的統計數字,但從各種資料來看,金融海嘯後男性結紮比率直線上升,與1930年代大蕭條時期生育率驟降的趨勢遙相呼應。

由於經濟前景令人憂心忡忡,大多數人普遍認為此刻生小孩須再三考慮。據統計,2006年出生的嬰兒成長至17 歲,一個中產階級家庭平均得花費26萬美元,這還不算令人頭皮發麻的大學學費。

國際計畫生育聯盟(Planned Parenthood)南加州辦事處統計,今年前三個月,在聖地牙哥與河濱郡,要求動結紮手術的民眾比去年第一季至少增加30%。結紮數字暴增的另一個原因,是依據加州低收入戶家庭計畫方案,失業男子可以免費接受結紮手術。

在金融海嘯震央紐約市曼哈頓,紐約長老派教會醫院男性生殖科主任戈斯坦醫師表示,過去五個月內他平均每月操刀的結紮手術有九件,之前每個月平均約六件。他說:「我在這行執業已經超過30年,從沒看過病人如此暴增。我的病人很多來自金融業,對家庭增添小孩的開銷感到焦慮。」

西雅圖市結紮專業醫師威爾遜表示,過去半年內他每個月平均要動123次手術,比前一年同時期多出13%。他說:「有些病人因為失業後時間變多,就想趁機動手術;也有人害怕失業後保險不再給付結紮手術,趕快來開刀。」

失業閒閒 趁機動動手術

成立已十年的男性結紮專業網站Vasectomy.com指出,第一季的點閱率比去年同期成長17.5%,而透過該網站連結拜訪專業醫師的流量也暴增40%,顯示網友不只是想瞭解結紮手術,很多人打算採取行動。

專家同意,從實際與經濟觀點來看,男性結紮手術確實是節育的理想方式:手術只要局部麻醉,20分鐘內就可完成,花費約500至1,000美元。

【2009/04/1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