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月27日 星期二

死亡與減少人數創新高 日人口減少中

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的統計資料估計,2008年日本死亡的人口比出生人口多出5萬1000人,死亡的人口和減少的人口都創下戰後最高紀錄,顯示日本已步入人口減少的社會。

厚勞省根據2008年前10個月的資料估計:全年的出生人口為109 萬2000人,比前一年增加2000人,是近兩年來首次增加;死亡人口則為114 萬3000人,增加3 萬5000人,是連續八年增加,並創下1947年開始統計以來的最高紀錄,人口減少5萬1000人也創下最高的紀錄。

厚勞省指出,由於日本人口加速高齡化,今後人口減少的幅度預料將會擴大,日本可望真正步入人口減少的社會。

日本人口在2005年首次減少2 萬1266人;2006年轉為增加8224人;2007年則減少1 萬8516人;2008年預估減少逾5 萬人,將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第三度的人口自然減少。

統計還估計:2008年日本結婚件數達73萬1000件,比前一年增加1萬1000件,是近兩年來首次增加;離婚件數則為25萬1000件,減少4000件,是近六年來連續減少。

【2009/01/01 中央社】

化學汙染損生殖力 雄性成弱勢

最新研究證實,各種化學汙染正讓包括人類的雄性動物雌性化,損害雄性生殖器官和生殖力,雄性已成為演化弱勢族群,岌岌可危,勢必對人類和野生動植物帶來難以估量的後果。

英國獨立報報導,根據一項彙整全球250多項研究、歷來最周延的報告,許多常見化學物質正讓所有雄性脊椎動物雌性化,從魚類到哺乳動物都在劫難逃,當然也包括人類。

英國環保組織CHEM Trust8日出版的報告指出,這種雄性動物雌性化現象遍及全球,在北極熊、南非平原大羚羊、深海鯨魚到翱翔天際的老鷹身上都看得到。

支持這項結論的部分頂尖科學家說,這是對人類「揮舞紅旗」的警訊,顯示演化正受到干擾。這份報告出爐的時機敏感,因為英國將於10日帶頭反對歐盟草擬中的殺蟲劑管制新規範。許多殺蟲劑已證實有「性別扭轉」效應。

美國最新研究已顯示,孕婦廣泛接觸化學物質,生下的男嬰陰莖較小,生殖器官也會女性化。

加拿大、俄國和義大利受環境荷爾蒙嚴重汙染地區,女嬰出生率已高達男嬰兩倍。

近年來,野生動植物和人類接觸到的新化學物質超過10萬種,歐盟執行委員會坦承,這些物質有99%都未適當規範,85%甚至缺乏合適的安全資訊。

許多這類物質會干擾荷爾蒙,已證實是「內分泌干擾物質」(endocrine disrupter,簡稱ED)或「性別扭轉物質」(gender-benders),包括用於食品包裝、化妝品和嬰兒爽身粉的鄰苯二甲酸鹽類(phthalates)。家具和電器的防燃劑、已禁用但仍廣泛存在於食品和環境的多氯聯苯(PCBs),許多殺蟲劑亦然。

CHEM Trust報告指出,所有脊椎動物都有類似的性荷爾蒙受體,是演化中保存下來的,觀察一種脊椎動物或許就能強調汙染對其他特定脊椎動物的嚴重性,包括人類。

生活在汙染水中的魚類所受影響尤深,是最先出現性別扭轉的物種之一。英國低地河川已有半數雄性魚類被發現睪丸裡出現卵子,日本的淡水魚和北海、地中海的海魚也有類似情形,禍首之一是由汙水系統排放的避孕藥中的女性荷爾蒙。

美國佛羅里達大學今年發現當地雄性海蟾蜍(cane toad)有四成變得雌雄同體。阿拉斯加Sitka黑尾鹿有三分之二出現隱睪症。南非大羚羊受化學物質影響,睪丸受損。連野生北極熊都出現雌雄同體的異常現象。

專精ED的英國艾克希特大學泰勒教授指出,雄性野生動物生殖能力受損,將使基因庫變小,後代的抗病能力降低,不利生存。

佛羅里達大學吉列特教授則說,野生動物出現這種問題,人類也可能面臨類似狀況,令人擔憂。

【2008/12/09 聯合報】

印度2050年 人口全球第一

聯合國說,印度將在2050年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路透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12日公布「2008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指出,如以印度2005到2010年人口平均增加率1.5%計算,估計到2050年時印度人口將達16億5800萬人,超過中國同年的14億800萬人,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這篇報告說,人口指標顯示,印度2008年人口估計為11億8620萬人,中國為13億3630萬人。

報告顯示,印度2008年總生育率是2.78%,中國是1.73%,而中國2005-2010年的人口平均增加率僅0.6%,尚不到印度人口增加率的一半。

聯合國人口司在去年7月間公布「世界人口展望:2006修訂」報告中,曾預測印度在2025年即能取代中國成為世界人口第一大國。

聯合國人口基金會從1996年起,每年都會發表世界人口狀況報告,旨在著重全球世界城市人口爆炸的問題,今年主題在呼籲提升婦女權利,並採取措施消除兩性不平等現象。

在南亞地區其他國家人口增長方面,據聯合國人口基金會最新報告,阿富汗2005-2010年的人口平均增加率為3.9%,2008年人口估計為2800萬人,2050年時將增為7900萬人,增加將近三倍。

同期的巴基斯坦人口,也將從目前的1億6700萬人,增加到2億9200萬人。

孟加拉人口也將從目前的1億6100萬人,增加到2億5400萬人。

報告顯示,南亞地區人口成長率唯一趨緩的國家是斯里蘭卡,將從目前的1940萬人,減少到1870萬人。

【2008/11/13 聯合晚報】

2009年1月22日 星期四

東協筆記:人口失控 菲社會問題

  • 2009-01-17 中國時報 【梁東屏】
 ▲菲律賓不少夫婦甚至生了7至10人,總人口已達9千萬人,年成長率高達2.4%居亞洲之冠,但當局仍不敢正視人口失控現象。(歐新社)

     毛澤東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人多好辦事」,證諸中國這二十多年來的發展,好像真有其道理。新加坡這些年也深深感覺其人口不足,有礙發展,因此也採取措施鼓勵生育。

     不過,這個硬道理好像也不是放諸四海而皆準,譬如說菲律賓人口近年來就已經出現失控現象,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多個國際組織紛紛提出呼籲,要求菲國政府採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長,否則的話,過多人口將對菲國食品、能源、住房及環境造成嚴重影響。

     不過由於菲律賓是區域內唯一的天主教國家,影響力巨大的教會一直反對推行人工避孕的措施,更別提墮胎,政治人物包括總統艾若育在內,都因為怕得罪教會而不敢支援甚至取消控制人口法案,菲律賓首都馬尼拉市就是最好的例子。

     馬尼拉前任市長阿天札本身就是崇尚生命的鼓吹者,他在二○○○年時頒布行政命令,變相禁止市府機構推動人工避孕措施及分發避孕用品。影響所及,重要的家庭計畫服務包括免費發送避孕套等,一夕之間從市府各服務中心消失殆盡,市府相關人員甚至貫徹到拒絕為市民提供基本家庭計畫資訊的地步。

     根據對於菲律賓家庭計畫所作的研究,大約百分之七十的菲律賓人仰賴公家機構提供家庭計畫服務,包括婦女結紮、口服及避孕針劑,及子宮內環等等。

     但是在前述的「禁令」下,特別是貧苦市民再也無法獲得這些服務,直接造成的結果就是子女眾多,超出扶養的能力,進一步導致整體健康生活品質下降。

     研究顯示,一般的菲律賓家庭希望有四個孩子,但貧困的夫婦卻平均生了六個,很多家庭甚至有八至十個孩子,導致父母必須日夜拚命工作,以求養家活口。

     很多婦女因而對夫妻性生活產生排斥,結果又轉而變成性暴力的受害者,造成更多社會問題。

     菲國社會福利部長卡巴拉指出,菲律賓目前人口已達九千萬人,年增長率為百分之二點零四,是亞洲國家中增長最快者,也超過了菲國所訂定百分之一點九的目標,卡巴拉因而呼籲政府通過拖延已久的生育保健法。

     根據法令,政府必須撥款資助計畫生育政策,教導中、小學生和打算結婚者不同的避孕方法,政府醫院也將為人們提供避孕藥及進行避孕手術。

     只不過菲國總統艾若育本身即為天主教徒,也表示過反對人工避孕,因此一直拖拖拉拉,不願落實該法案。事實上,鑑於教會的壓力,菲律賓的國會議員也不敢支持該法案。

     現在,馬尼拉已於二○○七年選出華裔新市長佛瑞德.林。可是他也只是允許非政府組織以及私人團體舉行家庭計畫宣導,發送免費避孕用品,不敢正式撤銷前任的行政命令。

     看起來,菲律賓要解決人口問題,還會有很長的路要走。

請帶動環保自然葬風氣

  • 2008-12-31 中國時報 【黃有志】

     台塑集團創辦人王永慶遺體,於卅日舉行移柩暫厝儀式。待「長永紀念福園」完工後,王永慶將在此墓地長眠。筆者建議王家慎思,未來園區完成後,若能將王老先生的遺體採取「環保自然葬」,如此不僅符合王老先生長期以來對台灣環保問題的關注,也將帶動國內的環保自然葬風氣。

     由於國內多採傳統民間喪葬方式,造成土地資源不足、破壞景觀、能源耗損、環境衛生等問題。為解決殯葬所帶來諸多問題,自七○年代開始,政府大力推廣火化入塔,直至九○年代火化觀念已普遍為國人所接受,不過這種火化入塔的殯葬方式終究是治標而不治本,因靈骨塔一般「只進不出」,讓空間無法有效運用,形成許多「死塔」。同時也造成不肖商人炒作塔位的社會問題。

     內政部表示:全國每年平均死亡人數約十三萬五千多人,往生者的平均火化率為八五.六四%,但每年採納骨塔放置者約十萬人,除非台灣爆發戰爭或發生大災難、大規模因傳染疾病而死亡,不然以現在未使用的五八○萬個納骨塔計算,國人既使用二十年也用不完。

     隨著台灣高齡人口呈現逐漸上升趨勢,死亡人數每年約成長一.六八%,估計二○二○年死亡人數將從現在的十二萬增加到二十萬人左右。因此當前火化後入塔的葬法政策,應改為「環保自然葬」,以處理日益增加的遺體。至於土葬部分,民政司表示,台灣目前有三一六一個舊墓區,將近一千多公頃,大部分雜亂無章,對生態帶來相當破壞。

     所謂「環保自然葬法」,一般是將往生者的骨灰經過特殊處理後,放置在可分解的容器中埋在樹木的根部。另外在園內還有專供灑葬的花園,骨灰只要經過特殊處理,可以灑在花叢中自然分解,不會造成任何汙染問題。其他還包括:樹葬、灑葬及海葬等,因為很自然又環保,所以又稱「環保自然葬」,這種新式葬法在外國已施行多年。

     「環保自然葬」講求溫馨,力求藝術氣息,完全不同於國內墓園的荒涼蕭瑟景象。一般建設成美麗幽靜的景觀花園,園內廣植花草綠化,使阡陌相接,井然有序,讓人們有明亮舒爽之感。園中並設計有休閒步道,兩旁則栽植較高齡的樹種,使人漫步其間,有離塵脫俗之感。更重要的是,園區朝向永續經營發展,使其成為適合民眾生態旅遊與休閒遊憩的公園,如此不僅讓國內墓園精緻化,而且也發揚慎終追遠的優良傳統

     因此建議王永慶老先生的家屬,若能擺脫傳統「民俗風水」的傳統觀念,而改以「環境風水」的新觀念,採取「環保自然葬」的樹葬處理後事,則不僅「經營之神」為人所傳頌,更可能成為國人尊崇景仰的台灣「環保葬之父」。

     (作者為高雄師大通識中心主任)

觀念平台─為熟番平埔族平反

  • 2008-12-31 中國時報 【施正鋒】

     荷蘭傳教士Daniel Graviusy在一六六一年,以新港文書翻譯了一本馬太福音。經過三百五十多年,一位來自菲律賓的女婿Edgar L. Macapili,靠著神學的基礎,以及閱讀古荷蘭文的能力,加上南島語言的相似性,有如電影《侏儸紀公園》般神奇,竟然能編纂出版一本《西拉雅詞彙初探》。

     讚嘆之餘,我們看到這群祭拜太祖(阿立祖)的族人,卻又不得不為他們尷尬的身分感到歷史的不公,因為,戰後以來,中華民國政府認為他們過度漢化,拒絕承認他們的原住民身分。

     在清治時期,滿洲政府根據漢化的程度,將台灣的「土著」分為生番以及熟番。在「非漢即番」,以及「漢等於人」的公式下,熟番被迫接受統治者的循循善誘,選擇努力「做人」(當人),卻必須掩飾自己的集體認同,勢必有萬般地無奈。

     在日治時代,殖民者採取比較文雅的修飾,將他們改稱高砂族,以及平埔族,聽來有幾分東方主義般的異國情調。不過,漢化的壓力並未減少,甚至於在一九三○年代之後,由於總督府禁止漢人仕女綁腳,碩果僅存的平埔族終於失去唯一可資區隔的文化特徵。

     儘管有皇民化的威脅利誘,日本政府至少在戶籍的種族一欄,註記了「熟」或是「平」。然而,國民政府為了行政上的方便,只承認高山族或是山地同胞,眼中完全沒有熟番或是平埔族的存在,因此,在一系列的行政命令中,讓原本馳騁嘉南平原的獵鹿民族一夕消失無蹤。

     原住民族在一九九四年六月廿三日舉行「爭取『正名權、土地權、自治權』入憲大遊行」,平埔族人幡然現身,一起獲邀晉見前總統李登輝。當時的總統府祕書長蔣彥士還大惑不解地問道,為甚麼從來沒有聽過平埔族這個名詞?從此,平埔族向政府要求恢復原住民身分的呼聲不斷。

     自來,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對於平埔族兄弟的訴求,大體上是抱著樂觀其成的態度;而地方政府也樂於配合舉辦嘉年華會式的活動,希望透過異國情調般的夜祭,來帶動社區的活化。最具有歷史意義的是,台南縣政府在前年成立「西拉雅原住民事務委員會」。

     然而,在國民黨贏回中央政權以後,一切都改觀了。原本政府答應成立的平埔原住民族事務推動小組,以及相關的計畫與預算,完全被束諸高閣。

     現有資源的排擠,或許是原民會一些技術官僚的擔憂。然而,根據台南縣政府的地毯式調查,目前縣民具有平埔註記者,有三百二十五人,加上其直系血親,也不過五千四百多人,就預算的增加而言,不過是九牛一毛。

     如果還有一點疙瘩,應該是過去以夷制夷的歷史記憶。不過,我們在追求閩客或是省籍和解之際,甚至於高談與中國的和平,政府若堅持將同為南島民族的平埔族拒於千里之外,總是覺得時光竟然是在倒退的,令人遺憾不已。

東京風向球─派遣制度苦果來了

  • 2008-12-27 中國時報 【黃菁菁】

     被日本大企業裁員的員工站在冷颼颼的街頭發傳單,是近來日本新聞節目中常可看到的畫面,不管是年輕力壯或是頭髮灰白人人面色凝重,不禁讓人感嘆,講究年功序列、終身雇用制的日本為何走到這步田地。

     過去日本企業員工頗讓人羨慕,每年夏季、冬季的獎金不會少,退職金、退休金、健康檢查、員工旅遊等福利也不差,只要不出狀況即使排隊等都會等到加薪、升等的機會,只要選對企業工作就等於保障了一生。

     受到日本泡沫經濟崩潰、歐美式成果主義人事制度、企業日漸重視股東獲利等影響,日本企業開始以裁員作為度過經營難關的手段。過去日本企業一直到無能為力時才會宣告裁員,後來發現裁員可以迅速平衡損益,且裁減派遣員工較裁正式職員容易,在嘗到甜頭後裁員更不手軟,隨時要派遣員工走路。

     在這波全球金融風暴中,許多日本企業明明還有盈餘和獲利,卻先以裁員的手段來保全企業本身,因而引發不少爭議,與員工共存亡的日本企業倫理似乎已經蕩然無存。

     當企業主毫無顧慮地,把員工當成像物料成本般地裁減時,誰也不敢保證這波裁員風何時才能停歇,連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出面呼籲企業抑止裁員風,企業都不買帳。

     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的調查指出,今年十月到明年三月失業的非正式職員約有八萬五千人,其中派遣員工占了七成,達五萬七千三百人。

     每個被裁的員工背後都有需扶養的家庭,派遣業不景氣之下,想再就業也難上加難,許多人失業而不敢面對現實,寧可在街頭漫無目的地晃著,回過神來就成了有家歸不得的街友,難怪日本各地街頭有越來越多的流浪漢。

     日本會走上這一步,除企業轉變經營理念應該接受檢討之外,政治家也要負很大的責任。日本於一九八六年通過勞動派遣法,企業可透過派遣業者介紹短期契約,以時薪或月薪計酬,無需負責太多福利的派遣員工,現代年輕人喜歡追求自由,不願被單一企業綁死,也加速了派遣業的發展。

     剛開始派遣僅限於翻譯、秘書等專業業種,後來應企業界的需求漸擴大到各行各業,前首相小泉純一郎提倡開放勞動規制,○四年起也允許製造業採用派遣勞工,於是有大批派遣員工開始活躍在生產線上。

     對企業而言,派遣的工作量不亞於正式職員,不用負擔勞保費,還可節省人事成本,何樂而不為。對派遣員工而言,雇用條件由企業和派遣業者決定,薪資所得要讓派遣業者抽成,難晉升為正式職員,沒有退休、失業的保障,失業的一個月內即需搬離公司宿舍等,是何等的無奈。

     受到不景氣的衝擊,這些就業市場上的弱者,馬上成為企業生存競爭下的砲灰,更暴露出派遣業不合理的工作條件和企業冷酷無情的面貌。

     根據厚生勞動省○六年的統計,日本的派遣員工超過廿四萬人,數以萬計的失業人口流出,勢必對消費景氣造成不良影響,也會形成經濟上的惡性循環,最後受苦的恐怕不只是失業者,而這個政治災難將如何終結,至今仍然無解。更讓一般人感到恐懼的是,繼派遣員工大批犧牲之後,接下來恐怕連正式職員也無法倖免。

2009年1月21日 星期三

人的問題 不能消失於大三通之中

  • 2008-12-21 中國時報 【鄭力軒】

     筆者日前參加一場研討會,在會場上一個與會學者提出了一個嚴肅問題:由於任何在台灣進行的抽樣調查對象都是調查時居住在台灣的居民,這樣的抽樣對象無可避免地排除了長駐中國的台灣人。當在調查中被排除的人口增加到一定比例之時,根據這些調查所做的研究結果勢必產生一定的誤差。由於台灣有如此龐大的青壯年人口在中國,那麼在台灣所調查的資料有多大程度可以反應台灣的實況?

     龐大西進人口對學術界的影響大概僅止於增加研究的困難度而已。然而,在一般台灣民眾,特別是青壯年就業人口的生活經驗中,中國因素早已從抽象遙遠的政治議題逐漸轉變為影響社會生活的核心因素。在日常的巷議街談中,流傳著週遭親友一個又一個在中國發跡或是垮台的故事;一個又一個家庭面對是否接受外派、以及外派後否舉家遷移的難題;接受外派的,在工作一段落之後,面臨返回台灣還是繼續留在當地的抉擇,而這些抉擇又繼續牽動著無數家庭,包括生育、子女教養、老人照護的困難選擇。

     不接受外派或廠商直接搬走無法外派的,面臨的如果不是失業,往往也是所得水準大幅下降;更糟的是,吸納這些勞動力的國內服務業部門又因為人口的西進而停滯甚至萎縮。兩岸經濟互動當然為很多人帶來新的機會,但也帶來很多人社會生活的斷裂。然而這些議題幾乎在兩岸政策的辯論中缺席,而只成為台灣民眾的個人問題;作為西進主力之一的台幹,在目前的法令下也是孤立無援,在不願意外派時無法得到應有的保障,接受外派之後往往必須自行面對西進過程中家庭與其他層面社會生活的困境。

     陳雲林來台所引發的衝突顯現出台灣政壇以及社會在中國議題上的嚴重裂痕;這個裂痕固然主要來自台灣常年的統獨爭議,也有一部分來自台灣民眾在兩岸經濟互動中不同的經驗。作為一個出口導向的經濟體,台灣自然無法自外於全球經濟;然而台灣社會究竟會因與全球經濟的連結而形成嚴重的內部分裂,或是可以型塑內部團結面對全球的波動,取決於台灣的公民社會與政治體系能否嚴肅地面對整合後的全球經濟各項議題。

     令人憂心的是,過去十多年儘管兩岸問題始終是台灣政治對立的焦點,兩岸政策大抵上被化約的主權議題與經濟機會所取捨,而具體在兩岸間流動的人,他們所面臨的社會生活困境,幾乎不在政治過程中被觸及。更糟糕的是,由於問題被簡化為主權與經濟之爭,台灣社會連面對這些社會問題所需的基礎都付之闕如。

     舉例而言,光有多少台灣人,在中國以什麼樣的型態長駐,這個最基本問題就找不到精確的回答。目前流行百萬台商台幹的說法,所依據的不外乎媒體或在地台商的直覺,完全缺乏可靠的根據。其中有多少是真正定居在對岸,有多少是固定輪調,有多少僅視需要派駐,目前也缺乏完整的資訊。如果連最基本的資訊都無法得知,就更不用談到台商台幹家庭狀況以及台商台幹西進跟台灣社會近年面臨的基本問題。

     這次大三通的決策過程中再度顯現這個常年的結構性問題。毫無疑問地,大三通對來往兩岸的人而言確實提供了更便利的交通,更低的運輸成本。然而,兩岸更進一步的經濟整合究竟對台灣社會有什麼影響,在政策過程中幾乎完全不被討論,彷彿只要台北到上海的時間縮短,一切就會自然解決。可預期的,台灣與中國經濟持續地整合,很可能在台灣內部產生更嚴重的分歧,衝擊到台灣的長期發展。如何將台灣民眾在兩岸經濟整合過程中所感受到的困局,從目前的個人的問題轉化成公共議題,將決定台灣能否走出困局,這也是台灣公民社會無可迴避的任務。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大學生落戶限制 大陸將取消

中國大陸正值應屆高校畢業生的求職旺季,為使畢業生順利就業,中共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7)日宣布七大搶救失業措施。包括四個直轄市以外的次級城市,取消大學生落戶限制;企業聘用失業畢業生,可享有就業扶持政策。

溫家寶昨天主持國務院委員會議指出,面對當前國際金融危機蔓延、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的情勢,必須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就業工作的首位,會議研究確定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七項措施。

首先,鼓勵和引導畢業生到城鄉基層就業。要大力開發基層管理和服務崗位,對到農村基層和城市社區工作的畢業生,給予薪酬或生活補貼。

其次,鼓勵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就業。對企業招用非本地戶籍普通高校專科以上畢業生,直轄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戶限制。企業吸納登記失業的大學生,可享有扶持政策。

據瞭解,原本大陸生入職落戶有很多限制,例如某工作限制需本科以上學歷,新政策落實後,大學生在四個直轄市以外的城市落戶,就不用再受限制了。

此外,鼓勵企業和科研項目吸納和穩定高校畢業生就業;鼓勵和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強化畢業生就業服務;提升畢業生就業能力;建立和完善困難畢業生援助制度。

大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指出,去年下半年失業人口暴增3,269萬人,2009年上半年城鎮人口失業率將上看11%。專家認為,失業人口與嚴重性比官方所估計的還嚴重,明年失業率可能上看14%。

大陸各地的失業人口正在快速攀升,尤其是去年第四季最嚴重。

【2009/01/08 經濟日報】

土地流轉新制 廣東試點執行

針對曾在十七大三中全會喧騰一時的「土地流轉制」,近日廣東將出台「關於加快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促進規模經營發展的意見」。

其中指出,對自願放棄承包土地的農民,將給予補償、補助,這些農民如遷入城鎮定居,將享受與遷入地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和社會保障。

廣東省農業廳將鼓勵更多的農民「洗腳上田」,進入城鎮轉變身分。但與現代農業發展相比,廣東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還存在著流轉形式單一、流轉進度慢、流轉行為不夠規範和土地荒廢較明顯等問題。

為此,廣東已在高要市的南村、清遠市清新縣的三坑鎮,進行試點執行,鼓勵農民,特別是外出務工農民,在自願的基礎上將承包土地的剩餘承包期一次性流轉出去。

土地流轉受讓方經原承包方同意後,可以對以轉包、出租方式取得的土地再流轉;以轉讓、互換方式取得的土地,可以直接再流轉。

同時,「流轉新政」還將建立合理的承包經營權退出機制。鼓勵更多的農民進入城鎮轉變身份,鼓勵長期外出遷入城鎮,並有穩定職業和固定住所的農民,自願放棄承包土地,並予以補償、補助。

自願放棄承包地並遷入城鎮定居的農民們,可以享受與遷入地的城鎮居民同等的待遇和社會保障。

【2008/12/25 聯合報】

2009年1月13日 星期二

日高齡罪犯20年增5倍 外國人犯罪中國居首

日本政府今天發表二零零八年版犯罪白皮書指出,去年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遭到檢舉的「一般刑事犯(不包括交通過失致死傷罪等)」總數逾四萬八千人,是一九八八年的大約五倍。另外,外國人在日本的犯罪仍以中國籍人士高居首位。

這份以高齡犯罪為焦點的年度報告指出,去年由於一般刑事犯案而遭到檢舉的六十五歲以上高齡者達四萬八千六百零五人,比前一年增加百分之四,創下一九八六年開始這項統計以來的新高紀錄,是一九八八年九千八百八十八人的將近五倍。二十年來日本高齡人口增加率只兩倍,相比之下,高齡犯罪的急增可見一斑。

統計指出,日本去年一般刑事犯檢舉總數達三十六萬六千零二人,其中,六十五歲以上占百分之十三,男性有三萬三千兩百五十五人,女性一萬五千三百五十人。二十年前,高齡者只占一般刑事犯檢舉者的百分之二,二十年來被檢舉者由每十萬人平均的七十二人增至一百七十七人。 

白皮書的統計指出,去年包括交通案件等在內的全部刑事犯案件共達兩百六十九萬零八百八十三件,比前一年減少百分之六,連續五年減少,被檢舉者總數則達一百十八萬四千三百三十六人,減少百分之五。報告指出,刑事犯總數逐年減少,但高齡者犯罪則持續增加。

統計指出,高齡犯罪以順手牽羊等竊盜犯案最多,占總數的百分之六十五,輕微犯罪很多,特別是女性的順手牽羊占女性所有犯案的百分之八十一點五,

白皮書分析指出,高齡者犯罪的大幅增加,與經濟不安、孤立感和社會福利制度不足有關,初犯易於重犯,住處不安定造成流浪漢的增加,單身犯比率高,親戚關係的薄弱使得高齡者易陷入孤獨的生活。

報告指出,一九四七年至四九年之間大量出生的「團塊世代」將步入高齡期,過去對高齡犯罪的對策已無法因應現狀,為防止高齡犯罪,提供生活和就業的支援,使得高齡者確立生活的安定和過有意義不孤獨的生活很重要。

白皮書並指出,二零零七年,外國人在日本犯案被檢方受理的人數總共一萬八千四百七十二人,中國籍有五千九百四十六人,占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二,仍舊排名首位。二零零五年和零六年,中國籍犯罪者分別占百分之四十和百分之三十六,都是高居首位。

【2008/11/08 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