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5月19日 星期六

人口政策 應該更積極

中國時報 2007.04.20 

萬仁奎

    基隆市目前的生育補助,僅限於中低收入戶,每胎補助10200元,每年編列的補助預算僅5個 出生嬰兒,總經費不超過6萬元。面對 出生率逐年降低,市府的確應該推出更積極的生育獎勵措施。

    全台灣目前至少有30多個縣市及鄉鎮市實施生育補助,補助方式及金額不盡相同,實施目的主要為了增加出生率,使人口結構不致失衡。中央日前釋出消息有意推出第3胎生育補助,大體也是基於這種思考, 避免亡國滅種。

    基隆截至今年三月底的人口數約39萬412人,近10年人口增加數不到3萬人,總人口增加數從前年開始甚至出現負成長;基隆的粗出生率九十三、九十四年連續兩年都是全國 最低。種種數字顯示,基隆「少子化」的程度更甚於其他縣市。

    在這種情況下,寄望一個地方政府提出具體的人口對應政策,那是強人所難,但基隆長期以來在行政能力範圍之內卻沒有提供一些生育補助措施,藉以刺激 生產誘因,至少在治標上有所欠缺。

    地方政府的思考模式,多半以經費作為先決考量,意思是「有錢好辦事」,擔心一旦提出獎勵生育補助,將來無以為繼,甚至排擠其他社會福利。但是,這種說法套用在基隆並不實際,因為市府一年僅編列6萬元不到的中低收入補助經費,一年受補助出生 嬰兒僅5人,只能算是對極少數弱勢 家庭的一種象徵救助,根本談不上是一種生育獎勵。

    市長候選人張通榮昨日提出的生育獎勵,包括坐月子 幼兒置裝及營養費補助,或許尚未具體,至少讓市府執政 團隊看到目前施政的盲點,並拋出一個議題讓大集思廣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