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連自己的 生活都顧不了,哪有能力去守護別人的一生?」這是日本單身族的說詞之一,從晚婚、不婚、不生的趨勢,可看出 傳統家庭已逐漸式微。有些人歸咎於西化及都會文化,但另一方面,這也是 家庭為日本 經濟付出的代價。
首先,過去日本的工作模式,要求男性長時 工作、經常和同事聚會,個人及家庭 生活都被嚴重剝奪。時間幾乎全被公司佔據的男人,需要一個女人扛起所有家務,因此女性通常婚後就辭職,孩子則在爸爸缺席下 成長。
家庭重要 做自己更重要
但下一代自我意識較強,女性教育與 經濟能力提高,許多人不願再走上同樣的命運。橫濱Ferris大學女生矢野彩子說,母親曾怨嘆為了結婚而辭掉保育士的工作,「我很喜歡爸爸,但為了這件事,我討厭他。」同學吉田芙紗子覺得:「結婚 生子很重要,但做自己想做的事更重要。」
不只年輕人對家庭卻步,老一輩也開始拆解家庭,不少女性在老公 退休後要求離婚,拿走一半退休年金過著不必再伺候人的日子。
經濟衰退 沒錢難養小孩
另外一個以家庭為代價的,是10幾年的經濟衰退。裁員、終身雇用瓦解,如今派遣或兼職佔勞工3分之1,薪水低到自己都快養不活,對 未來毫無安全感,當然不敢成家。此外,養育小孩花費極高,許多人根本生不起 孩子。
家庭也開始裂解,日本人口從2005年起負成長,家戶數反而增加,1億2千萬的人口,卻有超過5千萬戶,平均每家只有2.5人,包括獨居老人、夫妻、單親、雙親與小孩的核心家庭等,家庭型態多樣化,家族成員也變得更分散。
家庭革命 還在默默進行
社會文化與家庭型態改變後,個人也變得更獨立疏離。日本第2大 廣告公司博報堂第二營業局局長代理小玉仁己 分析,現在的消費者愛自己,重視個體空間,不喜歡被干涉,以往好商品很容易透過人際網絡暢銷,現在則要迎合 個性化的不同需求。
家庭在時代浪潮下蛻變是無可避免的,有人找到自在的生活方式,也有老人孤獨而死。日本政府近來致力推動「工作與家庭兼顧」,鼓勵女性婚育、男性參與育兒。但家庭這種東西,是由人與時代逐漸重新定義的。日本的家庭革命,還在默默進行中。
女性育兒累 「平成爸爸」幫一把
日本不婚少子日益嚴重,育齡 婦女生育率只有1.3,很多人憂心忡忡,惠泉女學園大學人間社會部教授大日向雅美卻認為,這也不見得不好,因為它為社會亮起了黃燈,矯正男性像工蜂一樣做到死的現象,也讓女性有更多 工作機會。
大日向雅美表示,少子化與經濟衰退有關,「10幾年的 經濟惡果都反應出來了」,其實日本女性幾乎都想結婚 生子,但就業難經濟差邂逅少,結婚生子都不容易。由於7成女性產後就辭職,很難二次就業,主婦 生活又孤單辛苦,也讓女性卻步。
對於少子化問題,日本政府最初是增加保姆,但發現不只職業婦女為育兒所苦,連 家庭主婦都不快樂。
大日向雅美表示,過去街坊鄰居互動頻繁,現在多不往來。父親工作晚回家,育兒重擔由 母親一肩挑,孤單無助又無人可商量。以前有「公園出道」,「現在去哪個公園都沒有人」,因為「年輕世代纖細脆弱容易受傷,很難主動交朋友及融入團體。」
日本政府召集專家研究後,大日向便創設了「AI PORT育兒廣場」,園內有室內遊樂場、供親子交流、種菜的庭園,還提供臨時托兒、育兒 煩惱諮詢等 服務。
大日向形容,它就好像「室內型」的公園出道空間,媽媽們透過育兒講座 活動,可以交到朋友,舒緩育兒的壓力。裡面有 專業的保姆和義工,協助解決育兒問題。
目前日本政府對少子化的對策,一是經濟援助,二是地區上的育兒支援,三是改變勞動 方式。身兼內閣府少子化社會對策推進會議委員的大日向表示,光撒錢效果不大,充實育兒資源及改變 年輕人的經濟能力,才能逐漸改善少子問題。
日本企業也慢慢改變觀念,減少加班時數、建立產假及托兒 福利,因為企業也認知到,好的就業 環境才能確保好人才。區公所的育兒手冊上,更以「平成的爸爸」一詞,呼籲爸爸們幫忙照顧小孩,顯示政府也希望改變傳統的觀念。